第A12版:教育·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5月07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费20多万元出版学生作品集宁波这位小学老师真暖心!

《甬润童心》用小学生的笔触记载宁波文化名胜

  学生们正在阅读自己的作品集。

  全班学生集体参与写作,老师自费20多万元出版学生作品集,这样的老师真的很暖心。前段时间,广济中心小学胡海翔老师的第四本学生作品集《甬润童心》正式出版,这是一部以小学生的视角,记载宁波丰厚历史底蕴的书籍。几万字的书稿,字里行间,透着孩子们真诚质朴的写作态度,体现了师生对宁波文化的自觉传承和领悟,同时也诠释了一个有着32年教龄老师的教育情怀。

  李 宁

  用学生视角解读宁波文化密码

  胡海翔是广济中心小学601班的语文老师,从事教育工作32年来,他的学生已有不少“专著”,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进行创作,这是胡海翔别具特色的写作教学方式。

  “带的这个班级,之前已经编印出版了三本书,有师生文集和诗歌集等,《甬润童心》是第四本。”提起这本最新学生作品集的创作思路,胡海翔告诉记者,“宁波文化源远流长,既有烟雨江南的细腻,又有书藏古今的沧桑,还有港通天下的宏大……这次希望和孩子们一起挑战更高的难度,所以选择了文化层面。”

  胡海翔为每位学生安排了写作任务,并要求学生亲自到景点采风体验。学生曹歆妤的任务是镇海古城,她给自己定了提纲,确定了招宝山、鼓楼、后海塘和陈逸飞纪念馆四个景点。

  “这些景点女儿之前也去过,但都是走马观花。但这次不一样,我用了几个周末的时间带着女儿把景物的外观特点,内部构造仔细地看一看,一一拍好照片,然后看着她一遍遍斟酌修改完成作品。”曹歆妤的家长说,“与闭门造车似的写作相比,这种把旅游、写作、阅读结合在一起的创作,更能启发孩子。”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创作,《甬润童心》终于出版了,可以看到一篇篇质朴而不失灵动,童稚而带着些厚重的文章:天一阁的书香悠远醉人、保国寺的钟声启迪智慧、南塘老街的古韵悦耳、东钱湖的风韵气魄……该书最大的亮点就是以学生的笔触,向读者娓娓讲述他们眼中的甬城文化。

  作品集受欢迎期待成为地方课程

  学生王乐知的《月湖文化》这篇文章,用了两个月的休息时间创作完成。

  “我已经记不清去了月湖多少次,拍了多少图片,查阅了多少相关资料。”王乐知回想起创作过程时说,“记得刚开始写,偌大一个月湖,真的不知从何下手。第一次当我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交给胡老师,结果被全盘否定。后来在胡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反复修改了好几遍才过关。”

  和王乐知一样,不少学生都一遍遍推敲文字,一次次琢磨细节,才有了最终生动的文稿。

  出版后的《甬润童心》受到了师生的欢迎。很多学校主动来联系。有的用于学校图书馆藏让学生借阅,有的用于班级传阅,有的作为毕业礼物奖励给毕业孩子,有的作为期末优秀学生奖励,也有学校直接作为校园广播的主要素材。

  “对我来讲最大的希望是这本书能成为宁波各中小学校的地方课程。”胡海翔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