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桌电脑前,盛懿正和重庆某家公司谈着一桩“大”生意。这家公司需要在网上订购650盒鲜肉粽,作为员工端午节福利。盛懿把原本单价16.9元的粽子,压到了16元钱,这家公司表示价格满意,双方终于成交。盛懿在这里工作已经大半年了,墙上贴着醒目的工作业绩表,这个月他又是第一。 盛懿每天都要跟花样百出的顾客打交道,但他既不是自主创业的网商也不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他是宁波大红鹰学院13级微电商班在读的大三学生。在这里,像他这样干着网店客服代理工作的“上班族”还有8位。 吴 彦 王轶群 卢乐融 章凯静 校内建起仿真职场环境 走进这群“上班族”日常工作的地方,格子间、策划室、样品间、摄影棚、洽谈区……俨然一副标准职场的阵势。若不是门牌上“电子商务运营实战室”这几个字,还真会让人误以为走进了某家公司的办公楼。 这是宁波大红鹰学院微学院专门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搭建的仿真工作室,去年10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建立这个实战室的初衷,是希望学生能在这样一个仿真的环境下提前培养职业素养。这样,我们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不再是一个懵懂的应届毕业生,而是一个有工作经验的人。”微学院副院长孟赟如是表述。目前正在运营的这个项目正是她引进的。 学生全“脱管”接受培训 孟赟如介绍,现今大多数实体企业没有专门的电商运营团队,宁波和众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是宁波最大的电子商务运营服务公司,为国内多家知名企业提供电子商务代运营服务。“微学院目前正在参与运营的宁波某知名食品公司的网络销售项目,正是与和众互联校企合作项目的一部分。”孟赟如说。 学生按照自愿原则参与项目,在管理上学校完全“脱管”,从员工培训、团队建设到绩效考核完全由和和众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每周固定时间,该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还会上门对学生进行培训,内容涉及淘宝规则、网络运营与策划等。学生不用走出校门,在学校就能“上班”。 “我们的老师没有网上开店的经历,而企业导师的实战能力强,并且有着丰富的经验。”孟赟表示,通过校企合作,把课程体系按照人才培养要求来进行调整,实现了教学、实训和实习的三合一。“这样,学生既能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理论知识,又能锻炼实践能力、积累经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可有效地缩短磨合期,创业也是一把好手,跟过去相比培养模式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企业渴望挖掘电商苗子 在参与宁波某知名食品公司的网络销售项目的大半年时间里,盛懿所在的团队销售额大概在400万左右。 这看似不错的销售业绩,对于企业来说却是一桩不赚钱的买卖。“我们在学生身上投入的时间成本和培训费用,几乎拉平了学生为企业创造的利润呢。”和众互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庄丹燕说。 这看似赔本的买卖为什么企业还愿意投入财力和人力呢? 庄丹燕认为,与学校建立校企合作的初衷是让学生能结合实际,学习电子商务方面的相关知识和能力,目前所挑选的项目也是比较贴近大众生活,学生容易直接上手的。 “让他们找找电商运营的感觉,先积累一些经验,”庄丹燕说,“我们企业也能从这些学生中发掘培养一批合适的苗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