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随着最后一块桥面板吊装到位,灵桥大修工程顺利完成桥面板安装工作。这也意味着,灵桥主体结构实现了全面合龙。记者 林伟 通讯员 周骏 安装12块面板 历时45天 灵桥桥面板共有12大块,每块长25米,平均宽约8米,最重的达86吨,此前一直在场外加工基地进行制作和试拼装。今年3月开始,通过江海联运的方式分批运达施工现场。3月29日,首块桥面板开始定位安装,直至昨日桥面板整体合龙,共历时45天。 据城管市政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灵桥桥面板由于自重大、体积大,安装工序复杂,施工过程中存在不少困难。每块桥面板的安装,都要经历起吊就位、临时固结、铆接栓接、焊接这四步。过程中,为了传承灵桥的传统工艺,对纵横梁等文物构件,均采取传统的铆接工艺进行安装;对于新制桥面板,多道U型肋等小构件,则采用高强螺栓及焊接的形式进行连接。 现场施工负责人表示,整个桥面板安装阶段的工作量非常大,至少要完成12根横梁和吊杆对接铆接,110余根纵梁铆接,大量U型肋栓接,以及桥面板约300多米的焊接工作。整个安装阶段,需现场铆接铆钉6000余套,施拧高强螺栓10000余套。 在此过程中,经历了水上作业受船只通航影响、长时间阴雨天气等问题的考验,给施工推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缩短工期,各参建单位加大人员、设备投入,通过夜间施工的方式加快进度,以平均3天一块的速率进行桥面板定位安装,最终顺利实现了灵桥整体合龙。 净空高度增加 通航能力得到提升 据介绍,灵桥桥面板采取新老构件结合的方法进行制作安装。对于原纵横梁等文物构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及文物保护要求,在维修加固后仍然保留使用;对于1994年大修时更换的桥面板和新增的人行道翼梁等非文物构件,在优化设计后进行了重新制作,与纵横梁拼装在一起。 此次维修对人行道翼梁进行的优化制作,增加了桥下净空高度,提升了灵桥的通航能力。这种新老构件相结合的维修方法,既保护了灵桥的历史文物价值,又提高了灵桥的结构性能,达到延长其使用寿命的目的。 在实现整体合龙后,下一步灵桥大修还将进行桥面板的焊接、铆接、栓接等后续安装工作,龙门吊、栈桥等大型临时设施的拆除工作、桥面及两侧接坡沥青铺装以及路灯、栏杆、管线、绿化等各类附属设施的施工。 现场施工负责人表示,灵桥大修工程还有不少道工序要做,参建各方将努力克服困难、抢抓施工进度,争取早日完成灵桥主桥维修,恢复通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