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0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垃圾去哪儿了

百名市民探秘生活垃圾处理之旅

  孩子们在东部新城垃圾中转站的中控室里认真地观看垃圾处置的全过程。

  “哇,我感觉这里好酷啊!像变形金刚一样!”昨天,来自宁波江东第二实验小学102班的汪子涵小朋友在参观东部新城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处置设备时,不由地发出赞叹。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在这样一个日子里,市城管局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心邀请江东第二实验小学近百名师生及家长参加“垃圾去哪儿了”万人公益环保考察活动,亲身体验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垃圾之旅。

  记 者 边城雨

  通讯员 傅婷婷

  文/摄

  直面垃圾处理:“便便厂好香”

  在东部新城垃圾中转站的监控室里,师生和家长们看到了垃圾处理的全过程。

  垃圾清运车进入中转站后,工作人员操作机械倾倒垃圾,经过压缩后,转运至下个填埋、焚烧环节,整个处理过程大家看得清清楚楚。“原来我们家里的垃圾出来后都来这儿啦!”面对如此高大上的处置设备和操作工艺,不少师生都为之惊叹。

  带队的杨老师说:“今天正好是世界环境日,能够带学生出来学习了解这些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而平时又不容易接触到的知识,对师生来说都是意义非同一般。”

  如果说,东部新城垃圾中转站给人一种美国大片的既视感,那么走进宁波市生化处理厂,简直如临一座清新的植物园。

  “这里真的是便便厂?”听到杨迪娜小朋友天真地发问,旁边的生化处理厂工作人员不禁被她逗笑。在得到工作人员的肯定回答后,她又小声地嘀咕:“这里好香啊,一点都不臭,真是感觉太舒服了!”

  在厂长王光明的带领下,大家从运行车间到中控室,看过每一座先进设备,见识过每一道机械化处理流程,对先进粪便处理技术有了直观了解。

  包装盒、玻璃瓶重生为装饰品

  垃圾装扮宣传教育基地

  昨天百余名市民参观了首个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基地,虽然这里占地面积并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个集知识科普、场景模拟、互动体验为一体的多功能基地。

  一走进这里,便会被一种高大上的环境布置所吸引,眼睛所到之处,无不透露着垃圾分类的气息。右手边是垃圾分类体系性的多图文介绍及实物展示。另一边更加奇特,是个家居模拟场景,均是由鄞州德培幼儿园一群心灵手巧的老师们纯手工装扮完成。这里有样式漂亮的沙发坐垫,有清雅脱俗的照片相框,有精致可爱的墙上挂饰,再凑近点看,原来这些装饰的组成部件都是利用橡胶轮胎、包装盒、玻璃瓶等废旧物品改造而来的。

  家住东海花园的娄女士今天是陪儿子来参加这个活动的,她颇有感触地说:“环境保护的大道理人人都懂,可是真正能做到的不少。今天陪孩子来参加这样的活动,经过所见所闻,能在他小小的思想世界里植入对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的概念,对以后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家里开始垃圾分类已经一年多了,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和孩子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对垃圾分类的知识和具体做法也有了非常深入地了解。现在儿子分得比我们好,有时候有些垃圾的种类我们大人一下子搞不清,问他就对了!”说到这里,娄女士会心地笑了。

  超8000人参与“垃圾之旅”

  市城管局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副主任胡柳告诉记者,“垃圾去哪儿了”万人公益环保考察活动正式启动于2015年7月,围绕垃圾从产生、收集、运输、处置设计考察流程,串联起垃圾源头产生小区、垃圾中转站、厨余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焚烧场、生化(粪便)处理厂等环卫相关设施。

  截止目前,“垃圾去哪儿了”活动已累计组织8000余人参观,群体覆盖居民、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获得社会广泛好评。作为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载体,颇具系统性地参观让市民真正走近垃圾分类,在了解垃圾分类的过程中,直观感受垃圾分类的迫切性,明白通过个人参与和努力,生活中70%-80%是可以进行资源再利用的。

  接下来,“垃圾去哪儿了”活动将继续作为一项长期性活动,邀请更多的市民前来参观体验。胡柳说:“这项活动已经成为垃圾分类工作必不可少的有利帮手,荣获了‘宁波市杭州商会杯’第三届公益项目设计大赛二等奖。同时,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已于日前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市民能够参与到垃圾分类的队伍中来。”

  全市有25万家庭进行垃圾分类

  记者从市城管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已有25.4万户居民家庭,460个小区实行了垃圾分类。这些稳稳上升的数据背后,凝聚了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参与。

  市城管局市容环卫处处长余宁说,今年我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其中一个重点,就是扩大公众参与面,最大程度地迸发这项事业的魅力和意义。

  值得高兴的是,在广泛地宣传动员下,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加入到垃圾分类的队伍中。新一期的创意公交亭“改造全宇宙”将于近期和大家见面,那一个个创意无限、做工精巧的DIY作品,是由江东区中心幼儿园中山分园中三班的爸爸妈妈还有孩子,花费了好几个月的心血完成。

  此外,“小蚁哥”的专属微信表情包目前也在初试阶段。代表厨余垃圾的绿色小蚁哥和代表可回收物的蓝色小蚁哥已经新鲜出炉,有啃胡萝卜的,有坐在玻璃瓶自嗨的,各种萌萌的表情可爱不已。而代表有害垃圾的红色小蚁哥和代表其他垃圾的黑色小蚁哥目前还在加紧赶制中,不久将来可以和市民见面。

  在垃圾分类这场漫无硝烟的攻坚战中,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献智献策,为垃圾分类事业而努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