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叶国良(右一)在埃及开罗大学胃肠病与肝病学术大会上现场演示。 |
6月26日,第十届中国医师奖将在北京颁奖,宁波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叶国良将和全国其他79位获奖者一起上台领奖。作为国家医疗行业的最高奖,中国医师奖曾颁给“医学卫士”钟南山、“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等数位医界泰斗。 怀揣着医学梦的象山农家子弟,终于一步一个脚印,登上职业生涯最高的荣誉殿堂,叶国良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医疗工作者”。 记 者 鲍云洁 通讯员 庞 赟 “临床医生,站在患者床边才叫临床!” 学医,是叶国良从小就萌生的梦想。 叶国良的太公叶继怀是象山颇有名望的老中医,曾祖父看病一视同仁,给穷人看病常常不收钱。太公的写了许多医书,传到他手里的只有零星几本,里面记录的医术医德让他感动不已,也让他深刻地感受到医生这个职业的神圣。 奶奶只从曾祖父那里学了点皮毛,却也常常能手到病除,从小他就在奶奶的草药园里玩耍,印象里这草药园就如同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一样神奇而有趣,是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太公的医书,奶奶的医术,让年幼的他对医生这个职业高山仰止,心向往之,在草药园里“种下”的行医梦,如此根深蒂固,渐渐生根发芽,让他长大后一直无怨无悔地用汗水培养。 梦想的实现一波三折: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后,他并没有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医生,而是被分配到象山卫校当老师,“当初成绩最好的毕业生是分去当老师的,但我一刻也没有放弃当医生的梦想”。 为了提高自己的临床经验,他自己联系了象山人民医院,只要一得空就到大内科实习,医生们都对这个勤奋的小伙儿赞赏不已。4年以后,他向校领导提出:一定要当一名一线医生,哪怕是去乡下卫生院也行! 就这样,他终于如愿来到象山红十字台胞医院(原象山第二人民医院),成为一名临床医生,因为勤奋,第二年就被提拔为院长助理, “终于当医生了,那叫一个兴奋!”叶国良笑着回忆,“那时候白天看病,晚上就天天在医院里看书,不熟悉的同事就说,哪儿来的实习生这么用功啊!更让同事们哭笑不得的是值班,我值班从来不脱衣服睡觉,半梦半醒间耳朵也是竖着的,外面一有什么动静,不等护士喊,我就嗖的冲出来,把大家吓一跳!” 基层医院收治的患者五花八门,什么病都得看,这段经历很好地锻炼了他的全科诊疗水平,也为他今后的术业有专攻打下深厚基础。有不少次,急诊收治进喝农药重度中毒的患者,如何使用解毒药是门学问,少一些就解不了毒,过量了就有生命危险,怎样找到那个合适的点?叶国良常常一连几小时站在患者床边观察着———体温多高了?脉搏有没有平稳?汗不要出太多!“什么叫临床医生?站在病人床边才叫临床,老祖宗起的名字都是有讲究的!到现在,我也是这样教育科室里的年轻医生的!”叶国良说。 喜糖,鸡蛋,他和患者分享重生的喜悦 1991年去浙一医院进修后,叶国良开始从事消化内科的诊疗工作,并于1993年调入象山县人民医院,在该院他将消化内镜从检查引入治疗领域。因为工作出色,他于2011年调任宁波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并引领着科室一年上一个台阶,如今该院消化内科已经是宁波市重点学科、浙江省区域专病中心,他本人也成为浙江省医师协会消化病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食管胃曲张静脉诊断与治疗学组副组长,宁波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等。 “来到宁大附院后,我一直想给科室的发展找一个突破口,思来想去,就决定在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大出血这个疾病上入手。”叶国良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大出血是肝硬化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也是业界公认的危重症,药物治疗只能短期控制,手术治疗又极易引发肺栓塞等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患者很可能下不了手术台。 这天,消化内科来了一位年近6旬的患者唐女士,因为反复出血赴杭州、上海等多地治疗过,都没有治好,生命危在旦夕。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患者和家属找到叶国良处寻求帮助。 听了叶国良的手术方案,患者和家属重新燃起生的希望,他们坚定地表示:“风险再大,也要试试!” 一场惊心动魄的手术就这样开始了,手术期间,致死率奇高的肺栓塞还是发生了,叶国良和同事们整整抢救了三天三夜,终于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这5年,唐女士说“每一天都是额外赚的”,原本以为即将和家人永别的她不但看到女儿出嫁,还抱上了小外孙,“喜糖,鸡蛋,她都亲自送来给我,我打心眼里和她一块儿开心!”叶国良说着,笑逐颜开。 他说,他最感谢的是唐女士和家属对医生们的绝对信任,以及愿意共担风险的决心,“在当前的医患环境下,如此风险巨大的手术,哪怕他们有一丝的怀疑,手术都开展不了,患者也不该把生命交给自己不信任的人!其实,医生是除了亲人之外,最希望患者好起来的人!” 有了这个成功的先例,科室逐渐成为宁波治疗该疾病的权威,这个突破口也带动了消化内镜治疗的全面发展。 为了提高后辈们的内镜诊疗水平,叶国良做手术时每每就让大家在旁边看着,“我常跟他们说,优秀内镜医生不仅要有鹰一样的眼睛,准确发现和迅速诊断病灶,更需要有强大的内心,就拿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大出血来说,一边血狂飙,一边还要在内镜下做手术,年轻医生刚开始看看都直冒汗,渐渐地心定了,后来也有人敢上台手术了!” “医生应该带着‘大卫生’的观念坐诊治病” 在旁人眼里,叶国良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医生? “叶主任你应该好好采访,他在我们眼里就是个天才!”宁波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张副主任在一旁插话。 “医生当中没有天才!”叶国良立即反驳,“医生需要的是勤奋,还有一颗真诚对待患者的心!” 最近,他刚在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推进式放射状切开的论文,这是他的一个“小发明”。“就拿这个小发明为例,这并不是靠所谓天才的思维,而是靠多年实践经验和想患者之所想的心,一些长节段食管狭窄的患者,吃不下饭,很痛苦,单纯扩张效果不好而且容易并发食管出血破裂,我就想到用推进式切开的办法,避免这一风险,同时又能切实改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只要你肯思考,多实践,就能提高技术,甚至发明创造,医疗技术的进步就是我们这些站在一线的普通医生共同推动的,这是医学的乐趣,也是我为何如此热爱这一职业的原因!” 在患者眼中,叶国良是一位十足的“好好先生”,“找叶医生看病就是舒服,和蔼可亲,脸上有笑,仔细耐心!”患者说。 对此,叶国良解释:“消化类疾病和患者的精神状态关系密切,不仅靠治,更要靠养,我们医生多叮嘱几句,或许他们就可以少吃几天药,所以不管有多忙,我都会叮嘱他们一些注意事项、保健知识,医生带着‘大卫生’的观念坐诊治病,才能让患者少发病、不得大病!” 因此,他总是叮嘱科室里的年轻人“学会抽屉式思维”———穿上白大褂,就关起家里的事,不把家里的烦心事带进医院;脱下白大褂,就合上医院的事,绝不把工作上的不良情绪带回家中。 “医生就是这样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职业,不顺,我们比患者家人更着急,顺利,我们和患者家人分享喜悦,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做自己擅长的事,我很幸福!”叶国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