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宁芬 摄
|
6月21日,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会议在象山召开。市直有关单位分管领导,县(市)区党委宣传部长、政府分管领导、文明办主任、教育局长,以及中小学校长代表约200人参加了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万亚伟出席并讲话,会议由副市长张明华主持。 本次现场会议分两个阶段举行,在上午的现场观摩阶段,与会代表前往象山丹城四小、丹城五小、象山外国语学校,现场观摩了三所学校因地取材、因人施教、各具特色的德育工作。 戴巧泽 丹城第四小学: 以和美文化为主线,推进德育课程化 观摩的第一站位于象山丹城第四小学,在现场展示的特色课程,让到场的代表直呼“惊艳”。服装设计、少儿瑜伽、计算机编程、跆拳道……这些个性化十足的特色课程共有50多门。 记者了解到,在开发校园课程的基础上,丹城四小自主开发了“课程超市”这一科学课程体系,以学校给学生“配餐”和学生自己“点菜”的方式,使每一位学生拥有一份个性化的课表,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而每一门课程里都蕴含着德育元素,如求真知、做真人、存善念、行善举、练美体、修美德体,这也是学校开展这些课程的初衷。 学校以“和美德育”为口号,以“和美文化”为主线,以“德育微课”为阵地,开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和”、“美”成为德育课程化的核心价值观。 丹城四小的顾亚萍老师告诉记者,“在课程建设中,我们从育人的高度开发具体课程,如“手工编织”课程,我们设计了“我为父母织手套”、“我为山区儿童织毛衣”、“我为环卫工人织围巾”等有课,让学生不仅学会编织的传统技艺,同时渗透“孝敬、善良、关爱他人”等思想教育的内容,从而落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家长杨群对学校开设的课程十分支持,“孩子非常喜欢学校的课程超市,在众多课程里选择了葫芦丝,学的时间并不长,不过孩子很快掌握了吹走方法,能熟练出走十多首乐曲,回家的时候还会教我吹,整个人变得非常自信,在学习上也大有改观。” 丹城第五小学: 于点滴行动中,让学生养成好习惯 观摩的第二站位于象山丹城第五小学,一走进校门,学生们就用良好的品行感染了到访的代表团。在现场,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显得非常有素养,但凡见人都会礼貌问候,告别时面带微笑,集合时又井然有序,让人印象深刻。 记者了解到,丹城五小以“蒙以养正”为校训,重在学生基础阶段良好品行的养成,努力践行学校的养正育人观。学校从生活细节入手,通过对某些良好日常行为的引导、规范、固话,让学生经历学习、训练、思考的过程,促使良好习惯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外化为自觉的行为。 为此,学校按照《中小学生守则》等文件的要求,汲取《弟子规》等中华传统智慧,制定了《养正儿童礼》,形成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践行的教育文化场。 袁雯老师告诉记者,“整个校园营造了一种浓郁的养正育人氛围。今年学校还建立一套体系———德育智慧评价体系,极大地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发展、和谐发展。学生通过评价,规范了自身行为,提升了管理能力,同时,更多的学生在此过程中走向了“自主”,于“无痕”中“习惯成自然。” 象山外国语学校: 用自然环境育人,以文化内涵培英 观摩的第三站位于象山外国语学校,学校建立在原唐朝蓬莱书院的旧址上,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一走进学校,就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古韵遗风。 在学校的广场、景园、碑石、道路、绿化带及校园的各个角落里,随处可见各大名校的校训、励志名言与名著里经典名句,将学校的特色文化诉诸于每一个空间载体里。 除了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外,学校还倾心探寻课程育人、评价育人方式,使之成为互补机制,自主摸索开发德育课程,比如低年段朗读《弟子规》,中年段背诵《增广贤文》,高年段识记《论语》等。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每月结合德育主题活动,开展各种活动。 四年级的学生周珂羽告诉记者,“有时候下课了,老师会带我们一起逛逛校园,看到名人名言会给我们讲一下典故,让我们在课外之余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对这样的环境,时间久了,自己变得越来越有自信,还多了几分责任感和使命感。” 深化德育改革, 健全校园德育文化建设 本次会议的第二阶段为全市德育工作大会。会上,江东区委宣传部、慈溪市文明办、鄞州教育局、宁波职教中心学校、镇海立人中学、江北实验小学等7家单位作了交流发言。 会上,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万亚伟作了总结讲话。他对各地各单位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并形成了“一地一品、一校一策”的生动格局表示了充分肯定。同时指出,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四个有待于”,一是思想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评价导向坐标有待于进一步设定;三是德育工作的“精准度”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四是育人工作合力有待于进一步凝聚。 万部长指出,青少年承载着家庭的期盼、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拥有怎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怎么样的行动。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作用,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落细落小落实,并且在分层实施、示范引领和重大时事政治教育上下功夫,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校本读物、进课堂、进头脑。德育工作要围绕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一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学校不仅要深化主渠道建设,使德育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德育实践活动,把德育内容具象化、项目化,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培养良好习惯。德育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民心工程和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