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姚建铨院士 |
 |
徐志磊院士 |
6月25日,中科院院士姚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志磊在甬参加了一场基于工业物联网的先进制造的院士论坛。 姚建铨院士是天津大学激光与光电子研究所所长、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理事长,在宁波设有“姚建铨院士工作站”。宁波籍院士徐志磊是我国核武器工程设计专家。 记 者 陈旭钦 王元卓 通讯员 王国英 姚院士认为,未来技术领域的6大发展方向为:材料技术、量子信息与控制技术、认知神经学、纳米科学与纳米工艺、合成生物学和大数据。 在这些发展领域中,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量子通讯、脑神经、纳米材料、超材料、合成生物学、3D打印、机器人、无人驾驶、无人机、VR技术等等,都将出现颠覆性技术。 物联网产业与应用正积极发展,未来潜力非常大,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物联网、智能终端等技术在健康医疗行业的应用。 “可以想象这样场景,以后人们若定制服装,只要站上机器转一圈,你的尺寸、适合的服装图像马上就可以被采集展示。同时,在制造过程中,有一个信息载体记录客户的个性化数据,并作为生产的指导。比如,如果客户是平足,那么在制作鞋子底面的时候,就会特别注意软硬度,从而实现了工厂与客户的信息沟通。” 他提出,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方向在于一张“床”、一辆“车”和一朵“云”。一张“床”,即老年人的智能床,能自动配合老年人日常起居、健康监测的生活床;一辆“车”,就是能带到老年人到社区以及公共场所活动的智能车;一朵“云”,则为生活的大数据,在物联网平台上储存的随时可被远程调用的信息。 徐志磊指出,未来先进的企业发展方向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系统。信息网络时代的产品装备,已不是孤立和固化的产品和装备,而是处于信息网络的物理空间中。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技术、3D打印、生物与仿生等技术,将变革设计研发、制造和服务过程。全球资源共创分享、网络协同设计、计算与虚拟现实等将成为创新设计的新方式。 “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人与服务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工业物联网、能源互联网等不断涌现,使人们的交流、教育、交通、通信、医疗、物流、金融等生活方式、学习和思维方式等发生深刻变革。”他们建议,宁波产业界能够站在更高层面,关注国家重大科技进展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