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漫画 严勇杰 |
关键词
沟 通
买了什么赚了多少,都得让老人清清楚楚
邹昕 女 55周岁
我妈妈今年82岁。每个月能领到5000多元退休金,在退休人群中算是不错了。
我父亲去世多年,母亲长年一个人住在老年公寓里,有些同龄朋友做伴,跟子女见面不多。平时我们每天跟她保持电话联系,周末去看她一次。老年公寓的入住成本不便宜,她每个月都要拿出近一半的退休金去支付房租与日常水电、生活费。她比较节省,如果不是生病或特殊情况有额外支出,没什么大的开销。除了退休金外,她每月还有1000元房租收入。我父母原有一套房在镇海中学旁边,我母亲不在家住了之后把房子重新装修了一下,收拾干净,便宜租给镇海中学的学生,补贴一些收入。
母亲的资金历年结余约是五六十万元钱,现在基本都交给我和我弟弟两个人打理。她手上大约还留了五六万元钱,存了银行定期,以应付日常支出。如果不生病,她每年大概还能攒3万元钱下来,存到一定数额就交给我们,或买理财产品,或让他儿子、女婿炒股。她心态比较好,也没什么过分的要求,只要比银行利息高就可以了。
理财以稳健型为主
我在银行工作,所以专门负责给妈妈选择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她放在股票和银行的钱比例大约是1:1,各30万元的样子。其中15万元为她买了银行短期保本型理财产品,比如宁波银行和稠州银行的理财,投资期限约是30-60天一周期,利率4%左右;另外15万元买了大型国有银行的长期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时间约是半年到一年,利率只略高于定期;另外也买一些国债,因为比较可靠。
这样适当分开来存是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毕竟老年人理财不在于赚很多钱,而是以有保障的稳健型积累为主。前年9月开始,她不知从哪看到股票形势蛮好,就拿了她剩下一半存款交给女婿炒股。当然交之前也是有前提的,我们跟她说好一年保证10%的收益,给她选比较稳定的股票。
在具体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是“报喜不报忧”,涨了跟她说说,跌了么也看情况。如是一年后,把10%的收益部分还给她,本金再接着投入。从今年开始,炒股的部分交给了我弟弟,他给妈妈选了几支传统的绩优蓝筹股,把股票号码也告诉了她。
碰巧去年,妈妈的隔壁邻居张阿姨迷上了炒股,每天往证券市场跑。我妈也把儿子给她买的股票告诉了张阿姨,这下好了,张阿姨开始实时汇报,每天涨了、跌了。我妈妈也像担着心事一样,开始时常给我弟弟打电话,涨了三五角就叫他抛,我弟弟一度不甚其烦。
不过我们采取的策略一般是不听她的。劝她说,我们平时要工作,不是天天盯盘的;投资股票要看长远,保证收益即可;有涨有跌是正常状况,行业形势好才最重要。
良好沟通很重要
总体来说,我妈妈的心态挺好,“小富即安”。她也从来没有攀比心态,别人赚多赚少跟她一点关系都没有。很多父母可能没那么放心,把自己的钱全部给小孩,自己去炒股,也容易上当。但她比较信任我们,主要资金都在儿女手上。
这可能取决于我们之间良好的沟通。我和弟弟都有习惯,就是每天给妈妈打一个电话。所有的投资信息在家里都是公开的,互相间高度信任。不是说每天赚多少钱都要汇报,而是老人问起,要答得出。每次新买一个理财或股票,都跟她讲一声,拿多少钱买了什么,投资收益也及时返还,让她能看得到。
我们也有失败的理财经历。比如2006年基金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我拿15万元给她买了基金,最好的时候,赚了小7万元。她一直说跟我可以抛了、可以抛了,我不听,结果一套十年,到2015年才解套。必要的时候,我也会把收益贴给她,让她不要过于担心。
对老年人投资来说,还是最怕给人忽悠,银行门口、菜场经常能看到有人发传单,专门针对老人。也曾经有一次,她说老年公寓有个人的亲戚在开公司,让她一块儿投资,给两分利。我们劝她还是别参与了,因为不知道钱的去向,不能乱来,投资也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最终还是那句话,老人投资不在赚钱多少,而在保本求稳,保持良好的沟通最重要的。
许君波点评:
邹女士也快到了退休的年龄了,她的母亲有一套房子出租,位置不错,也是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如果每年的房子租金高于那里的房子折现进行的稳健理财收益,则不考虑卖出房子。其实她母亲82岁了,可以有80%左右的资金投资稳健的产品较合适,如:国债、银行存款、保本基金、风险较低的银行理财产品等。其他20%左右的资金可以配点黄金、基金、结构性理财或定增类理财产品等,一般就不要直接投资股市了。基金投资也会根据股市涨跌进行波动,而且我们购买基金也不是一直不动,我们可以通过“分散播种,集中收获”的投资理念进行基金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