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警营内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04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犯罪嫌疑人眼里的“猎鹰”

  人物档案:陈跃通,现任宁海县公安局副局级调研员。从警27年来,他长期从事刑事技术工作,曾先后荣获全市、全省及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省及全市公安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全省首批84名刑事侦查青年人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犯罪嫌疑人眼里,陈跃通是“猎鹰”。心里有鬼的人都不敢和他对视,因为这位老刑警的眼睛,特“毒”———“老陈能在犯罪现场,看到许多人看不到的东西。”

  有一年,宁海西店镇里一烟酒店内出现命案。时任中队长的陈跃通根据现场发现的线索初步刻画出案犯体貌特征。次日一早,他又马不停蹄地走访全县,了解到更为详尽客观的线索,专案组由此在案发现场相邻村庄排查抓获案犯。案犯的年龄、体貌、籍贯,无一出离陈跃通的推断。告破后,陈跃通成为群众眼中的“神探”。

  在同事眼里,陈跃通是拼命三郎:“为取得一份有价值的物证,他曾在案发现场驻足两个昼夜,为确定一份证据来源,他曾徒步上百公里前去求证……”拍照、分析、鉴定,路上、现场、实验室,在如此枯燥乏味的工作中,陈跃通一干就是近30年。

  多年来,陈跃通破获的案件,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仅在2003年至2008年,他共勘查各类刑事案件现场1600余起,参与侦办大要案件150余起,在60多起重特大案件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长期夜以继日的工作,使他原本强健的身体渐渐不堪重负。但对于身体一次又一次发出的警告,陈跃通从未放在心里。“每次一拿到案件,‘通哥’就进入‘不休不眠’状态。”时任刑侦大队副大队长的陈海炳说。

  陈跃通很少回家,妻子胡晓丽原先是在日历上用画圈来计算丈夫不回家的日子,后来干脆改成只圈画他回家的日子。结果一年下来,陈跃通回家的日子只有100多天。

  2008年下半年,陈跃通被确诊为肝癌晚期。这一次,陈跃通终于被迫离开岗位,送往上海医治。胡晓丽的心都碎了,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我早叫他去检查身体的,可他总是说忙完这一阵,忙完这一阵……”

  做完肝移植手术后,医生千叮咛万嘱咐,要求他长期静养,他一个劲的点头,但没过多少时间就“忘”了。一年半后的一天,同事们惊奇地发现,“通哥”回来了。

  “工作也是一种治病的良药嘛。”面对所有人的不解,陈跃通一个劲地解释着:“我打心眼里喜欢这项工作,也离不开它。让自己力所能及地做点工作,对我来说也是最大的安慰,对身体也是一种好的帮助……”

  现在,县局的合成作战室成了陈跃通的“根据地”,一上班,他就呆在这里,为年轻民警进行刑事技术上的指导。

  对此,陈海炳说:“他对于新的破案理念,以及如何应对新型犯罪很有研究,对于我们破案时思路的拓展,有很大帮助。”

  从那天起,陈跃通的手机里就有了三个闹钟,那三个时间就是他一天中的的三次服药时间。就是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陈跃通依旧忙碌。

  “看着通哥一边吃药,一边给大家讲解怎样梳理案情细节,让人受益良多。同时,这种工作劲头让自己也深受感染。”郭祥宝是陈跃通收的“徒弟”,在“通哥”手把手传授独门技艺的帮助下,他很快从技术中队队员成长为中队长,如今已能独挡一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