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职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2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企业高温下组织拓展训练致员工尿“酱油”

高温天,你是否遭遇“魔鬼训练”?

  漫画 章丽珍

  在如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商业社会,如何打造一个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成为许多公司的必修课。而开展团队建设活动的方式也很多,比如聚会、长跑、登山以及户外拓展训练等。在调查中,有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在高温天气开展户外活动更加有利于培养员工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但员工对此颇有微词,个别员工甚至出现了因高温下运动过量危及健康的极端案例。

  那么,什么样的团队建设活动对团队凝聚力有促进作用?选在什么样的时间合理?参加团队建设活动算不算加班?出了意外又能不能算工伤呢?

  记 者 乐骁立

  王 婧

  实习生 戴 昊

  1 员工高温下搞拓展造成尿“酱油”  

  本月上旬,武汉市民杜先生在高温天参加了公司组织的郊外拓展训练,活动中有一项是比赛深蹲和俯卧撑。想当年在部队训练时,做一百个俯卧撑都是小菜一碟,于是,杜先生一口气做了50个深蹲和50个俯卧撑,做完后全身大汗淋漓,肌肉有些酸痛。没想到两天后,他觉得大腿肌肉剧烈疼痛,只要用手轻轻一碰就如针扎一般。更瘆人的是,上厕所时竟然排出酱油色的尿。

  经医院检查,杜先生的血清肌酸激酶高出正常人20多倍,医生确诊他得了“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其原因就是突然运动量太大,肌肉损伤后释放出很多肌红蛋白,伤了肾脏,尿液就变成了酱油色。随后,医生针对他的病情对其进行了大量补液、护肝和纠正体内酸碱平衡的治疗。

  此事一出,网友一片哗然,有的网友表示老板太不近人情,这么热的天还搞野外活动;而有的则认为杜先生太逞强,有点自作自受。

  2 部分企业主偏爱“魔鬼训练”  

  记者也就公司开展团队建设活动一事发起了一场微信调查,近300名网友参与了调查。有三分之一的网友表示他们所在的公司平时会开展团队建设活动,而其中一半来自民营企业。从调查数据看,长跑、登山、野外拓展是大多数企业会选择的内容。

  网友Nicole来自本地一家国企,1990年出生的她对野外拓展活动深恶痛绝:“上班以来,我最受不了的就是团队拓展训练,硬把一群同事拉到远离城市的训练场,请一群教官来‘折磨’。平常不太熟悉的男女同事偶尔还会发生肢体接触,气氛十分尴尬。唯一的作用就是在企业文化栏、公司网站上发一堆照片,配上‘某月某日我公司开展团队拓展训练’的文字。”

  但部分公司老板却不这么认为,顾先生是本地一家酒店的负责人,他就觉得高温天开展类似拓展训练能够更好锻炼员工的意志品质:“我是一名退伍军人,以前在部队里训练,无论多苦多累,只要有战友陪着就心里有劲儿。高温天开展活动,会让团队在艰苦条件下形成更强的战斗力,彼此的友情也会变得更深厚。”

  记者也采访了华东地区一家经营团队建设活动业务的公司———耶夫实业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郝永恒坦言,虽然最近最高气温一直维持在38℃以上,但是仍然有许多宁波的公司安排了野外拓展,而选择高温魔鬼训练的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其中企业是由部队退伍后创立的占了很高比例。

  3 占用周末,员工颇有怨言  

  从调查来看,宁波公司开展团队建设活动的频率似乎并不高,6成网友选择了“每年一次或更少”的选项,9%的公司每月开展一次,3%的公司每周一次。但开展活动的时间,大多数放在了员工的休息时间,这一点是员工最不满的地方。

  网友Boom说:“我们公司每次活动都占用员工合法双休日或假期,还要扣除一部分工资作为活动经费,这一点让我无法接受。”个别网友的反应更加激烈,@大岛主说,只要占用双休日,我坚决不参加。

  尽管心里不满意,但大多数网友还选择参加活动。“不去的话,同事会觉得我不好相处,老板会认为我无组织、无纪律。”网友“岛主要吃肉”说。

  浙江和义观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鲍欣媛告诉记者,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占用劳动者双休日工作的,可以安排员工调休或支付200%的工资。但是一般公司章程中规定,类似于此类集体活动,不属于工作的范畴之内,但同时公司也不得要求员工全体出席。理论上说,这类集体活动应该算是员工的福利,也就是员工可以放弃之权利,公司当然不得要求员工全员出席。

  郝永恒介绍,受员工情绪影响,目前占用双休日的情况有所好转,宁波许多企业组织活动的时间变成了“一天工作日+一天休息日”,或者干脆就选择工作日,这样更容易调动员工积极性,效果也更好。

  律师:如出现意外应算工伤

  占用双休日在法理上没问题,但假如出现意外,是不是算工伤呢?据网友反映,在平时公司组织的各类团队建设活动中,也经常发生小意外。

  网友“独吞小强”说:“我们公司让所有人把眼睛蒙起来,一个牵着一个绕行各种障碍物,结果好几个同事撞伤了。”网友“包包”则说:“公司以前拓展训练时出过几次意外,所以现在不搞高强度训练了,改为‘撕名牌’,没想到,一个同事发力过猛把跟腱撕裂了……”

  对此,鲍欣媛律师表示,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工伤主要有以下类型: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4.患职业病的;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参加公司组织的团队活动是公司工作的一项要求,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因工外出期间,因工作原因受伤的情形,应当认定为工伤。

  专家:“魔鬼训练”会起反作用

  对于高温天开展类似“魔鬼训练”这一类活动,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法商学院院长、宁波市企业文化研究会顾问赵杰表示,不可取,而且会起反作用。

  “团队建设活动或企业文化活动最主要的目标是让员工对公司产生认同感、归属感,而强迫员工参加‘魔鬼训练’,不仅没有起到这个效果,反而会使员工对企业管理者产生抵触情绪。”他说。

  郝永恒也介绍,目前上海的一些大型的金融机构或民营企业基本不会选择高强度的野外拓展活动,而是组织一些娱乐化、人性化的游戏。

  “比如现在‘跑男’等真人秀节目很流行,我们就会建议公司选择主题乐园、水乡景区等地方,开展寻宝、剧情游戏等活动,既能培养员工团队协作解决困难的能力,又让大家玩得开心。”郝永恒说。

  而许多年轻人多的公司选择开展更多娱乐活动,根据本报在官方微信上开展的调查显示,有6%的网友表示,公司现在会通过长途旅游中穿插讲座的形式开展团队建设,而四分之一的网友说,他们公司干脆将场地选在了别墅或KTV大包厢,开起了party。

  赵杰告诉记者,企业文化的建立包括两方面:一是制度,限制员工的“恶”;二是行为培育,激发员工的“善”。开展活动就是行为培育的方式之一,其关键不仅仅在于活动的内容,重点是企业负责人的经营哲学,是否愿意牺牲自己的一部分利益,让员工得到更多实惠。

  宁波中华纸业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陈予善说:“因为我们的员工大部分是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所以我们开展活动的核心思路就是让员工实实在在感觉到企业对他们的关爱。去年,我们组织所有职工到南苑国际酒店吃年夜饭,摆了几百桌。很多员工过年返乡时,就跟家里说,‘老板请我们到五星级酒店吃饭’。这比起很多文体活动的效果都要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