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理财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8月0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享经济不能脱离初衷

  无论是“在行”、“分答”,还是类似的“值乎”、“有我”、“行行”等等,这些付费问答平台大都顶着高大上的“知识变现”、“经验赚钱”的名头,入门门槛也不高,看起来只要你有点儿头脑,有点儿时间,就能顺手借这些平台体面地搞点创收。但是大头菜看下来,这些凭借网红、明星的拉动效应爆红起来的网络平台,如今在更大意义上是给网红们提供了一个体面赚外快的渠道。普罗大众,要想让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变现,真的不容易。

  从目前来看,一些付费问答平台虽然是共享经济,但多数人的兴趣点并不在知识上。有些媒体已经把分答式付费知识网络平台归为语音问答娱乐项目。

  所以,你以为你多了条赚钱的门道,实际上你是多了个消费渠道。现实是只有拥有超多粉丝关注的大V和名人才有可能通过知识零售平台赚钱,普通人想通过这种方式致富不容易。当然分答的分成机制使提问也能赚钱。前提是你得有很好的判断分析能力去提问,确保你的问题能被回答,并且有足够多的人偷听。

  付费知识网络平台的出现,是分享经济中人们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升级的一种结果。初衷很棒:分享彼此的知识、经验、见解,并收获新机会。然而看似人人平等机会,在依靠网红和明星效应带来的爆红之后,很有可能最后的资源仍将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

  大头菜觉得,无论是分享经济,还是知识经济,付费平台可以让你直接面对专家达人,通过金钱花费,让知识和经验的取得变得方便高效。所以理论上具备收费资本的,多数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和达人,他们回答的观点往往具有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而在互联网和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能够激起人们的好奇心和八卦心理的内容,更容易获得人们的青睐。这也就是网红比专家更容易在网络平台上吸金的原因所在。

  大头菜很担心,付费知识平台在依靠网红爆红之后,坚持网红吸引人气的策略,把原本应该高品质的信息交接,变成玩票性质的社交,或者猎奇八卦的狂欢。娱乐化倾向生生把一门实践共享经济的有趣生意给养残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这个市场需要规范。所以不论是从规范发展出发,还是从公平需要出发,知识付费靠明星炒作拉动的做法值得商榷。虽然成功允许试错,但还是希望“试水”者谨慎行事,使新事物从一开始就健康成长。周静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