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车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8月0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动力到外观设计不断优化

国产SUV成市场新宠

  热销的哈弗H6车型。

  SUV车型因其空间大、底盘高、通过性好等优点,最近几年一直是市场上非常热门的车型。2010年以来,始终保持着年均两位数的增长率。

  记者最近调查发现,今年来SUV市场增长趋势减缓,不再像往年那样的强劲。但自主品牌的中低端SUV作为市场亮点,或许可以有所期待的。

  记者 毛雷君

  关键词

    新动向

  自主品牌SUV销售靠前

  据“中国汽车销量网”统计,上个月全国SUV销售量排名前十的品牌中,国产自主品牌占到了3席,而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长城和广汽。

  记者从宁波本地经销商处也印证了这个趋势。作为专注于SUV车型的长城汽车,一直以来都是国内自主品牌的领头羊,其主打产品哈弗H6车型,年度累计销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宁波天天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的市场总监吕炫卫告诉记者,市区3家哈弗汽车4S店的月销量大概在200台左右,加上周边县(市)区的直营门店,月总销售量达到400台。与去年比,还是有10%以上的增长率。其中的明星产品哈弗H6占到了总销售量的60%以上,可见其受欢迎程度。另外一款哈弗H2也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吕炫卫告诉记者,哈弗汽车从2012年换标以来,品牌知名度和形象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很多都是客户之间的口碑营销。合理的价格定位和越来越重视总体设计,让哈弗这个国产自主品牌日益被大家所接受,这些年一直保持销量冠军。

  另一个自主品牌宝骏SUV也是后起之秀的代表。记者从宁波锦通五菱汽车有限公司了解到,最近这款SUV卖得相当不错。销售经理范新峰介绍,主打型号宝骏S560,上个月单店销量就突破了150台。范新峰表示,暑期不是汽车销售的旺季,等到商业旺季“金九银十”还会迎来更大的销售量,他估计增长率会在20%以上。范新峰刚刚从杭州调到宁波,他认为宁波比起杭州来有更大的潜力。宁波的汽车保有量和杭州相比有差距,基数小,增长比例就会大。

  合资品牌风光不再

  提起大众的一代神车途观,当年可是SUV车型的标杆。但是经过这些年的沉淀,如今已不再一枝独秀。记者从宁波大众联通4S店了解到,途观车型的销售量同比去年下降了约20%。而丰田的RAV4、东风本田的CRV等合资品牌的SUV虽然还占据着销售排行榜的前20名,但是销量同比去年也有了不小的下降。其他比如现代、福特、日产等合资品牌的销售量都无法和自主品牌相抗衡。

  业内人士分析,合资品牌的SUV是国内最早进入SUV这个细分市场的,经过这些年的高速增长,其市场保有量达到一定规模,基数比较大,要想获得高速的增长,难度比较大。另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近年来几乎所有的自主品牌汽车厂商都推出了SUV的车型,使得这个蓝海市场迅速变成了一片红海,竞争空前激烈。由于自主品牌的SUV车型价格普遍在15万元以内,甚至有不少10万元以内的紧凑型SUV,相对于合资品牌有不小的价格优势。随着自主品牌从动力到外观设计的不断优化,性价比不断提高,也分流了不少的客户群体,使得合资品牌的SUV受到了挤压。合资品牌的SUV,下有自主品牌的价格冲击,上有进口车型的降价压力,所以现在的销售量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高端品牌平稳增长

  作为高端SUV品牌的代表,宝马、奔驰和奥迪一直占据着前三的位置。而奥迪品牌的Q5和Q3作为中高端SUV的代表也一直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宁波中基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销售总监张继梁表示,对于中高端的SUV车型来说,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平稳增长的阶段。现在,奥迪品牌的SUV车型月均销售量大概在50台左右,基本和去年同期持平。如果没有后续新车型跟进的情况下,这一趋势也不会有大的变化。

  目前,中高端SUV车型主要是奥迪Q系列、宝马X系列和奔驰的CL系列。其中奥迪Q5由于上市时间和品牌知名度的关系,目前销售量仍然领先,但是新的奥迪Q3上市后,可能取代Q5,成为中高端SUV市场的新领头羊。张继梁认为,随着国人购车理性的日益增强,之前所谓豪车的光环有所下降。而且,现在国产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推出新款车型的速度要大于进口中高端车型,也从另一个方面分流了客户的注意力。但是,作为有着多年历史沉淀的国外品牌还是会有一批固定的客户群,主要集中在中高收入群体。

  “现在宾利、劳斯莱斯、保时捷都在做SUV,法拉利也要进入,说明这个市场还是很有前景的。”张继梁认为,SUV市场不会出现像2014年~2015年这样的井喷式高速增长,而会总体保持稳定增长的状态。当然这个市场也会更加细分,作为国产自主品牌的中低端SUV可能还会保持比较高的增长,但是进口中高级市场会相对稳定,而国产合资品牌面临的压力最大。

  关键词

    延保

  多开了50公里 汽车延保就不赔了

  消费者起诉维权终获赔偿

  周先生是一位爱车人士,自从2009年购买了迈腾轿车后就一直对爱车呵护有加,不但坚持在4S店做保养,还在2012年花费4700元购买了4S店推荐的发动机延保服务。近日,周先生的爱车因发动机故障无法发动,心想购买的延保服务可派上用场了,于是花费1.3万元进行维修,没想到在理赔过程中遇上了麻烦,保险公司拒绝理赔。经过消保委多次调解无果后,周先生最终起诉,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多开50公里就不赔了?

  当初在签订合同时,保险公司告知周先生必须每1万公里前往指定4S店进行维护保养,如果两次维保之间的行驶距离超出1.1万公里,延保服务将自动终止。周先生此次维修距离上次保养已经1.105万公里,也就是多开了50公里,保险公司因此拒绝对此次维修进行理赔。周先生觉得很委屈,当初购买延保服务时,保险公司口头告知了要每隔1万公里前往4S店进行维保,自己签订合同以来均按要求进行保养,但确实没想到行驶里程的计算这么精准,仅仅多开了50公里就不予理赔,实在无法接受。 

  而且,双方签订的延保合同中并未明确注明关于行驶里程和合同履行之间的具体约定,仅有“甲方(周先生)已知悉并承诺遵守提供商(保险公司)提供服务的有关告知和约定”的表述,双方均无法提供购买时“告知和约定”的内容,无法确认关于行驶里程和合同履行之间的约定。 

  鄞州石碶消保委认为,周先生超出的50公里几乎可以忽略,不会对发动机性能造成太大伤害,而且周先生购买延保服务至今,一直按要求在指定4S店进行维修保养,发动机故障也不是因为使用不当造成的,周先生无需对发动机故障承担责任,保险公司应当履行延保合同,赔偿维修费用。

  调解不成起诉维权

  经多次调解,保险公司始终不接受周先生提出的和解条件,也不接受消保委提出的调解方案。在这种情况下,消保委工作人员提议周先生向法院提起诉讼,并提供专业律师的帮助。律师的意见与消保委的意见基本一致,周先生随后向法院提起诉讼。保险公司方面在收到法院传票后,经咨询,得到的答复是基本上要败诉,于是提出和解。在满足周先生提出的承担维修费用、律师费用及诉讼费后,周先生撤诉。

  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发动机等汽车主要部件的更换维修往往需要高昂的费用,目前已有不少保险公司开展针对汽车主要部件的延保服务,消费者在购买此类延保服务时一定要详细了解合同的各项细则,弄清楚哪些部件、哪些情况可以参保,遇到合同说明不清、细则不明的情况,可咨询专业人士。

  记 者 毛雷君 

  通讯员 毛甬皓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