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漫画 严勇杰 |
七夕临近,“谈情说爱”的氛围渐浓。一款名叫“至尊结婚险”的互联网保险引起网友热议。 有人说买了这个保险,可以稳赚,也有不少人认为,这个产品看似划算,要想领到结婚礼金实则不易,更多的是噱头。这样的保险产品,保的到底是什么? 记者 徐文燕 1 有晒幸福的也有质疑的 记者昨天在去哪儿网的保险商城看到,中国天平推出的这款“至尊结婚险”正作为“‘七夕专属’结婚险”,在主页面上推荐。 根据产品介绍,这款保险保费为599元,目前的促销价是480元,它的保险责任是三年后结婚可获得10999元的结婚礼金。此外,还可享受保额为10000元的人身意外险。购买此类结婚险只需输入心上人与投保人两人的真实姓名与二代身份证号码和本人的简单联络信息即可。每对情侣仅限购买一份,重复投保无效;投保人与心上人均为未婚关系。 产品的销量并未在购买页面上显示,不过,在一些社交网站和新媒体上,有不少购买了这一产品的网友在晒幸福:“这是我们对彼此的一个态度吧,既然认定了彼此,买了这个保险,没有太多顾虑。” 但有网友认为,想要领取到10999元的结婚礼金并不容易:不结婚不“赔”,太早结婚也不“赔”。 在我市外贸公司上班的秦小姐有一个交往了1年多的男朋友,对这个保险倒是比较感兴趣。但根据“至尊结婚险”条款说明,3年后与心上人结婚,才能领取到礼金。秦小姐说,如果自己买了该保险后,为了获得“理赔”,就要强迫自己三年内不能结婚吗?“结婚是水到渠成的事,这个时间限制不合理。” 也有网友认为,这一保险产品很容易实现无风险套利,要是别有用心之人,完全可以通过一系列手段,成功领取到10999元礼金。 2 实则意外险叠加结婚费用保障 记者研究后发现,所谓的结婚险,其实是在人身意外伤害险的基础上叠加了针对结婚费用的保障。 具体而言,从保险合同生效之日起投保人的“心上人”如果发生意外事故造成的身故或者残疾,保险公司的最高赔付金额为1万元;如果在保单生效三周年后到合同期满为止,其间如果投保人和“心上人”结婚,凭结婚证可以领取10999元的现金。 我市一保险公司人士指出,此类“主险+多种附加险”保单设计模式在国际上早已成为主流,这样能够快速有效地迎合市场需求,增强了保险公司的供给能力。他认为,今后国内保险公司还将会推出更多的主险叠加附加险品种,同时这一趋势将越来越普遍。 3 三年之痒成为保险公司的定价依据? 但是对于这一产品的定价合理性,网上也有不少疑虑。 宁波市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滕帆对此作了个比较:在网上可以搜索到多款与结婚险主险都基本一致的一年期人身意外伤害险,如果换算为保险金额为10万元,保费在30~100元之间,即每1万元保额对应的保费不超过10元。结婚险为10年期,一次性缴纳保费为480元,在不考虑利息的情况下每年保费为48元,剔除掉10元主险保费,在大致剔除掉经营费用,结婚险对应的净保费应该不低于30元。按照精算原理(同样不考虑利息),10年保险期限内结婚险对应的净保费总额为300元,而赔付金额为10999元,只要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三年后结婚的概率低于2.7%(如果考虑利息因素这一概率还要更高),保险公司就应该能够盈利。但2.7%的结婚率想来并不难实现。 有业内分析指出,相关保险公司目前也期望借助互联网渠道进行小规模测算,目的在于日后补足这种新型产品的定价因素。正如太平财险相关部门人士表示,“互联网保险属新兴保险,我司是本着试水的态度测算,结合数据分析、小众范围测算暂定小规模尝试开展,后根据市场和数据反应做调整。” 4 “博眼球”还是真保障? 事实上,近年来很多“奇葩”保险陆续面世,不断更新和冲击着人们对保险的认知,这对于向社会宣传合规的保险理念具有正面作用,当然也有极少数产品仅仅为了“博眼球”而脱离了保险的实质。 在一业内人士看来,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听起来颇为新鲜的险种,譬如月圆险、温度险等。“这些都是噱头,合同都有权责义务,都是有条件的。情侣看到的只是产品宣传,并不代表保险合同。这些宣传的内容和合同有关系,但不完全对应,购买前需要综合考量。” 也有一种声音认为,这是保险公司利用了年轻人恋爱的心理在做的一场资本游戏。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认为,资本不能玩弄人的生命周期和感情,这样的保险会对青年人造成误导,而非正确的引导。保险不能强行干预人的正常情感。 宁波市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滕帆认为,如果有情人因为这样一份保险明白对方的心意,懂得彼此的爱惜,同样还能为爱情和自身所可能遇到的风险提供一份保障,那么这份保险一定是合算的。如果仅仅为了噱头和猎奇而买这样一份保险,那么这更可能是保险公司所乐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