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国志愿者在处理木材。 |
 |
两国志愿者考察鄞江古镇。 |
再过几天,作为宁波名城3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的“中国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鄞江营”将落下帷幕了。这两天,来自中国和法国的17名志愿者,正在抓紧建设鄞江古镇核心区块内光溪水驿的修建工作。 这座2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将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上面是木结构,底座是石头结构。为此,在整个活动期间,志愿者们实地观察了燕尾榫、箍头榫、重檐金柱等,并学习了解中国传统古建筑构造形式、木结构搭建等相关知识及工艺技巧。 记 者 林 伟 通讯员 江雁斌 实习生 陈 超 文/摄 中法两国17名志愿者 携手保护鄞江古镇 “中国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鄞江营”在8月3日上午开幕。本次活动由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宁波市规划局、鄞州区人民政府主办,法国“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联盟”、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会、鄞州区鄞江古镇开发建设管委会承办。 此次活动将持续到8月15日,共有来自法国的8名志愿者和来自中国的9名志愿者参与。 担任法国志愿者营营长的斯蒂芬是一名考古和历史系老师。他告诉记者,这次参加活动的法国志愿者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年龄最大的35岁,最小的18岁。他们大多是建筑等相关专业为主的大学生,还有从事建筑、考古学的老师,在古迹修复方面有着一定的经验。 斯蒂芬谈到,法国对于遗迹往往建立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同时沿用古人的建筑工艺和材料运用,这样就能尽可能地保护下来。第一次来宁波的他坦言,这是一次新的尝试和体验。“对于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古迹,我们非常向往。” 毕业于宁波大学建筑系的高婷婷是这次中方志愿者之一。因为在学校学习的建筑知识更加偏向理论化,所以她称这次参加志愿者营是来拜师学艺的。 高婷婷表示,传统的工艺和手艺如斗拱、木作还是跟着老师傅学更加地道,也会更深刻,而且文物古迹修护非常重要。“中国的文物特别多,但保护起步较晚,我希望通过和欧洲国家的合作努力地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 已是耋耄之年的阮仪三先生提起文物保护,仍表现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志向。“古人创造了这么美的历史文物,作为后人,我们的使命就是继承他们的事业。”为此,他希望能通过志愿者营这样的活动,向法国的文物保护学习。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阮仪三努力促成平遥、周庄、丽江等众多古城古镇的保护,因而享有“古城卫士”、“古城保护神”等美誉。 法国志愿者工作更卖力 中国志愿者技巧领会更好 在接下来的营会时间里,除了修建工作以外,主办方还为志愿者们安排了各具特色的各类活动,通过走访、参观、体验,让中法志愿者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宁波文化历史及当地民俗风情。 截至昨天,如火如荼的鄞江营活动时间已过去大半,但学员们的热情仍然高涨。在过去的几天里,学员们学习了许多的基本功,诸如削木头树皮、锯木头、刨光、用斧子砍除多余的木头等基本工艺。 从早上7点开始,他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每天来到练习的场地后,大致了解师傅们技艺的基本纲领,志愿者们就照样画葫芦,有模有样地练习起来。在整个过程中,一旁有经验的师傅都会认真纠正他们错误的地方。 直到下午4点半左右,志愿者经过一天复杂又繁琐的练习,拖着筋疲力尽的身体,结束充实忙碌的学习时间。 木匠的功夫是极费体力的,没有经年累月的习惯,是无法承受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担任中国营营长的王兆康说:“要熟练掌握这些技术,需要耗费普通的木匠三年时间,更何况有些女志愿者连斧子都拿不稳。这样的学习体会对他们来说难度是很高的,因为从来没接触过。” 在王兆康的眼中,中国志愿者和法国志愿者在营中表现出了不一样的特点。法国志愿者工作卖力,学习认真,体能强也更加吃苦耐劳,埋头苦干自己的工作。而中国志愿者则显得更为聪明,在技巧的学习和掌握上能更好地领会:他们会主动观察榫卯结构的构成,了解如何取材,讨论房子的建构等,这样的思考能力往往能更好地体会和探索这些工艺的奥妙。 王兆康希望通过这些天的学习,志愿者们能大致了解古建筑构建的全过程,去体验这些老工匠砍木头如砍豆腐般的娴熟手艺。 中法鄞江营将传播鄞江品牌 除了繁重的学习任务外,在休息的时候,志愿者也会去参观走访鄞江镇周边的景观,以及天童寺、保国寺等古建筑,感受宁波的文化特色;在每晚结束之后,大家都聚在一起做游戏,国籍的不同也没能阻挡感情升温。 鄞江镇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宁波之根”,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鄞江镇内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其中作为中国四大古水利工程之一的它山堰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833年,至今仍发挥着阻咸、蓄淡、排涝、引灌的作用,并在去年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本次活动在鄞江镇举行,对于鄞江古镇的建设和它山堰旅游品牌的传播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中法志愿者在参与和体验文化保护与修复的过程中,对文化遗产保护能发挥更有效的作用。”鄞州区鄞江古镇开发建设管委会副主任、鄞江镇党委书记黄列说。 在8月5日的晚上,志愿者们还举办了难忘的“中国之夜”,法国的志愿者们动手学习做各种样式的南瓜饼,品尝自己手工的中国特色食物。在之后的唱歌跳舞环节,欢声笑语让每个人都沉浸在友好的氛围中。 ■新闻链接 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 “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是面向公众的遗产保护交流学习平台,在欧美国家已流行实践多年,也是公众喜爱的参与遗产保护的方式之一,在公众遗产保护教育方面起到导向的作用。 本期“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鄞江营”落户宁波尚属首次。主办方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中法志愿者了解宁波文化历史和当地民俗风情,学习到遗址古建相关知识以及工艺技巧,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志愿者相互交流,共同为中国的遗产保护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宁波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市名城研究会会长袁朝晖在开营仪式上表示,中国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鄞江工作营的开营,不仅为中法志愿者提供了一个遗产保护的平台,让他们可以参与到鄞江古镇的修建中来,也为进一步传承它山堰文化遗产和传播宁波城市文化起到积极的推介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