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月22日,朱某在警方押解下指认现场。 |
2010年4月19日,山西省绛县3名小学女生的尸体在西沟一处废弃多年的窑洞中被发现。经法医检验,3名女童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猥亵,死亡原因均是扼颈导致机械性窒息。这个消息如同一声惊雷,绛县百姓为之震惊。 6年中,狡猾的犯罪嫌疑人在家人的协助下东躲西藏,逃避公安机关一次又一次的调查。然而,罪恶终究躲不过正义的审判。2016年7月21日,警方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朱某。这也是公安部疑难命案积案攻坚行动首起告破的案件。7月22日,朱某在警方押解下指认现场,绛县万余名群众聚集西沟,高喊着“大快人心”“罪有应得”。 三朵小花被无情摧毁 2010年4月18日,星期日,居住在山西省绛县古绛镇的11岁的赵某、10岁的杨某和9岁的吉某午后结伴来到小溪边捉蝌蚪。直到夜幕降临,3名小女孩仍未回家,3对父母提着煤油灯、打着手电筒四处寻找。 4月19日11时45分,3名女孩的尸体在西沟一处废弃的窑洞中被找到,洞口堆积的带刺树枝仿佛一道生灵与死界的屏障。 在通往案发现场的道路上,有一个监控探头。4月18日12时44分,记录着3名小女孩最后的影像。她们手里拿着饮料瓶,朝下沟方向走去。民警立即寻找视频中出现的相关人员,经反复印证,获取了3名小女孩下到沟底在小溪边玩耍的信息。可孩子们的尸体为什么会出现在300米外的山上窑洞呢? 三对夫妻劳燕分飞 女孩杨某的妈妈由于孩子出事时正在逛街购物,遭受了所有家人的指责,她自己的内心也不能原谅自己。作为母亲、作为妻子,她不仅无法承受丧女之痛,更无法承受家人的冷漠,争吵越来越多,误会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夫妻双方都丧失了维持这段婚姻的耐心,于2011年离婚。 杨某的妈妈跑到孩子的坟前哭了好几天,她说:“孩子是维系家庭的纽带,孩子没了,家就散了。”2014年,这位不幸的妈妈终于走出阴影决定再婚,并育有一子。而命运又一次给她当头一棒,2015年,丈夫生病去世,她成了一名单身妈妈。 女孩赵某十分懂事听话,学习成绩优秀。孩子出事后,赵某的妈妈整日以泪洗面。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在睡梦中惊醒,不知道有多少次忍不住翻看女儿的相册。2011年,她再也无法背负心灵的问责,决定与丈夫离婚,并放弃了小儿子的抚养权。 女孩吉某的妈妈江某不知道怎样向家人交代。9年前,江某的妹妹生下了一名女婴,却因精神失常无法抚养,任务落到了江某身上。江某对这名女婴视如己出,并让她随自己丈夫姓吉。吉某聪明伶俐,讨人喜欢。然而,孩子的横死打破了家庭的宁静,夫妻最后也只得离婚。 生活的不幸加重了3位妈妈对抓住凶手的期待。她们经常给公安局打电话,害怕民警把这桩案子放下。 围绕海量信息开展排查 3名女孩如此惨死,绛县民警异常愤慨。通过走访和调取视频资料,绛县民警对当日下沟人员、沟内有地有窑有坟人员、绛县污水处理厂工人、棉织厂工人等进行了重点走访。 围绕现场提取的物证等,民警走访了500余家店铺,获取了大量信息。法医从3名女孩身体、衣服以及现场遗留物上提取了检材,得到了犯罪嫌疑人的DNA数据。云南省公安厅、辽宁省公安厅根据检材确定了嫌疑人为B型血。 2015年,专案组发动了全国范围的排查。 起初,专案组认为现场提取到了大量生物检材,案件能较快侦破,但经过几年的努力,案件始终没有转机。 2015年3月,绛县专案组决定在全国开展大规模的排查比对工作,并向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的学者求教。根据从河南、山东迁入绛县的居民较多的情况,主动与河南警方联系,发现了一个可能与犯罪嫌疑人有关的家族,专案组成员随即赴河南开展工作。继而绛县警方又扩大到对所有原籍为河南某地的近5000人进行了排查,但均被排除。案件再一次陷入僵局。 公安部工作组打开突破口 2016年3月,在公安部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刑侦局组织开展疑难命案积案攻坚行动,“2010·4·19”被列为目标案件之一。 4月21日,针对绛县专案组遇到的困惑,公安部工作组率领在侦查和DNA检测与应用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专家来到绛县,并先后两次到绛县西沟实地踏勘现场。 继而,大家重建案发现场,对案件所有物证的关联性进行合理解释,分析案件为一起由性侵引发的杀人案件。工作组带领专家重新审视绛县专案组的先期工作,对现场提取的物证重新梳理。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专家利用新技术又成功提取到犯罪嫌疑人的DNA数据,对进一步准确刻画犯罪嫌疑人起到了重要作用。 7月1日,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反馈消息,在绛县专案组送检的第一批血样中发现了重要数据信息。专案组依据相关信息的串并和关联,确定了新的重点区域———陈村镇。 通过综合研判,6人被列为重点排查对象。 21日凌晨1时许,DNA鉴定结果出来,28岁的朱某被成功比中。 真实还原案发时每一幕 结合刑侦专家的分析和犯罪嫌疑人的交代,记者复原了案件前后发生的一切,这也许是孩子的亲人最想知道的真相——— 4月18日早8时:朱某下到西沟沟底闲逛; 12时44分:3个女孩手拿3个空饮料瓶和1瓶饮料下到沟底抓蝌蚪。 14时许:正在睡觉的朱某被吵醒,冲到光着脚嬉戏的孩子们面前,威逼孩子上到西面半坡进入窑洞,把3个孩子的手捆绑在一起,让她们蹲下。观察窑内无人后,他先掐死杨某,并用砖头猛击杨某头部,之后掐死赵某,最后猥亵并掐死了吉某; 15时许:朱某抱了一堆带刺的树枝堵住窑洞口; 16时30分:朱某害怕孩子家属来找,仓皇逃跑。 “能活一天算一天” 朱某沿着大路走到翼城县,从翼城县乘出租车回家。他把事情告诉家人后,家人分成两派,一派主张自首,一派主张逃走。最后,强硬的父亲给了朱某800元钱,让他逃到外地去,告诉他“能活一天算一天”。 朱某在外地藏匿2年后,认为风头已过,悄悄潜回绛县。之后,他在绛县县城打工一段时间,就回到位于陈村镇的父母家中住一个月,然后再外出。2015年,朱某和家人放松了警惕,决定结婚,过正常人的生活。据村民王某说,朱家人极少与人交往,近几年连村民大会都没有参加过,朱某更是很少抛头露面。 2016年7月21日凌晨,朱某被抓获,其知情家人也因涉嫌包庇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对话犯罪嫌疑人 从小被看不起 常被叫傻子 朱某,1988年出生,高中肄业。当过厨师,从高中一年级起沉迷于网络。 7月25日,记者独家采访猥亵杀害三名女童案犯罪嫌疑人朱某,深入了解他的成长经历和心态变化。 记者: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朱某:我的爸爸被家里人认为很能干,但我却从小很笨。奶奶和爸爸一直都看不起我,他们经常叫我“傻子”“呆子”,每当想起他们的表情我都感到特别气愤。 记者:上学的时候有比较要好的同学或朋友吗? 朱某:没有,我觉得他们都看不起我。上学的时候,我成绩不如人家,家庭条件更不如人家。我从初中开始就住校,家里给拿了几件衣服,但都很不像样儿,只有一条裤子凑合着能穿,初中三年里我差不多穿的都是这条裤子。 记者:据我所知,你上学的时候成绩还是不错的,初中毕业时考上了重点高中。 朱某:上初三的时候还写过作文《我的理想》,那时候我觉得自己能考上大学,想当一名农业技术科研人员。但是上高一时我就迷上了上网,白天逃学,一直在网吧里不出来。 记者:你去网吧主要是登录哪些网站呢? 朱某:打游戏,上黄色网站。我整天泡在网吧里,学了好多坏毛病。后来我跟家里说我不想念书了,我奶奶和我妈就到学校里骂我,当着好多老师和同学的面,我再也不能在学校待下去了,下定决心回家。 记者:你对辍学以后的生活满意吗? 朱某:不满意,我对整个人生都不满意。我爸爸很强势,老是贬低、打击我,不管跟他说什么,他都说我的想法不对。刚回家的时候我想找个学校去念书他不同意,他同意的时候我又不想念了。 后来我就去外地打工,不管干什么都干不长久。我的心很高,但又什么事都干不成,对自己也很失望。后来就出事了,我当时没想杀人,但还是把她们全杀了。这可能跟当时的心情有关吧,因为我当时有自杀的想法,所以……人越到低谷的时候就越会做错事吧。 记者:你想对受害的3名女孩的家长说些什么吗? 朱某:我很抱歉,不知道怎么去弥补,如果有来世,我愿意做一条狗,看一辈子门。如果我被判死刑,我希望把自己的器官捐献出去,对社会做一些补偿。 综合《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