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间棚子是汪孟刚和妻子夜守桃园时落脚的地方。 |
 |
披着傍晚的霞光,汪孟刚和妻子赶往2.5公里外的桃园。 |
 |
满天星光中,汪孟刚和妻子巡查桃园。 |
 |
凌晨2点,汪孟刚和妻子在摘桃。 |
 |
摘好的桃子要按照顾客的要求包好。 |
 |
汪孟刚在记录当天的账目,这是当天离开桃园前的最后一道“工序”。 |
 |
巡查桃园时,汪孟刚接到一个预订桃子的电话。 |
太阳刚下山,早早吃完晚饭的汪孟刚与妻子一起,开着小三轮,赶往2.5公里外的桃园,那里有他们的20亩桃林、近千棵桃树。眼下,这些桃树已果实累累,老汪两口子要趁着夜里凉爽,按照顾客需要的数量,摘桃、装箱,第二天一早送到客户手上。 桃子成熟的季节正是宁波最高温的时候,白天桃园里根本无法干活。傍晚的时候,天还没黑,老汪先沿着整个桃园巡查了一遍,收拾整理桃园,被桃子压弯的桃枝要用竹竿顶起来,生虫的、坏了的桃子要摘掉……从6月25日第一批桃子上市开始,老汪和妻子就在桃园里搭了一个棚子,晚上就住在桃园里,一是就近摘桃,二是方便管理。 摘桃的时间往往在夜里,有顾客预订,就按预订的量摘;没有预订,也要把已经熟透的桃子摘下来,凌晨再送到附近的林家桃子批发市场卖掉。有时候,一个晚上要摘上千斤。 因为去年那场寒潮,桃园今年减产,但价格比往年要高。偌大的桃园里,只有老汪两口子在里面忙着累着,却也幸福着———满园累累的硕果,今年已为他们带来10多万元的收入。 54岁的老汪种桃已有十六七年,在以种桃闻名的奉化市萧王庙街道云溪村,他也是数得上名号的,修剪、施肥,无论是技术还是经验,都是一把好手,桃子口感好,新老客户口口相传,打电话来预订的客户络绎不绝。 虽然今年销售形势很好,但老汪还是觉得要未雨绸缪,当地已有许多人在网上销售,他也想学习一下,在网络上、手机上建立一个销售平台。“年纪大了,对新事物的反应慢了一拍,早点在网上销售的话,也许名气更大,销售就更不用愁了。”老汪感慨地说。 记者 刘波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