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经济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8月2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内首个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在甬试点一年

宁波金融服务突破供给瓶颈

  2015年10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关于开展宁波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的请示获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宁波市成为国内首个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地区。经过近一年努力,在金融服务可得性、覆盖面、满意度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记 者 周 静

  通讯员 王齐维

  据人行市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透露,近一年来,“三农”、“小微”融资服务可得性得到有效提升。集中农户与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建立区域普惠金融信用数据库,形成一条从数据收集、整合、利用到授信的完整链条,为金融机构提供网上综合查询。对中小微企业信息的日均查询量已逾7000笔,有效提升了“三农”与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可得性,突破了农村抵质押物不足、信用信息不对称等融资服务供给瓶颈。以辖内象山县为例,从采集农户家庭信息,建立信用档案,评定信用等级,到根据信用评定结果提供授信,已形成农户、银行、政府多方共赢的局面。截至2016年7月末,已建立农户信用档案13.22万户,占全县农户数的92%,建档户中30%获得了贷款。象山农信联社5.2万户贷款户中80%以上为建档户,贷款余额已达57.65亿元。

  而在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方面,宁波的金融机构针对六大人群需求创新融资产品。如:为失地农民开发“养老贷”产品,使年龄高、收入低、普遍无抵质押物的农村弱势群体享受到便捷、低成本的融资渠道和更好的养老保障。目前全市“养老贷”余额已累计突破23亿元。针对农户普遍缺少抵质押物的问题,在慈溪市试点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并带动林权、海域使用权等一批农村金融创新产品深化发展。针对打通融资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需求,利用安全可信移动技术在偏远地区推广手机信贷,融合金融IC卡芯片和移动通信技术,破解身份认证难题,帮助海岛、山区的渔民、农户利用手机完成贷款申办、还款和转账,资金实时到账,实际用款成本较传统渠道节省至少30%。2016年上半年全市利用手机信贷新增支农支小类贷款10.57亿元,同比增长55.4%。

  据人行方面介绍,在宁波这样一个经济较为发达、金融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普惠金融试点,本质上是希望通过理念的探索与技术的应用,寻找一条更具备商业可持续性的普惠金融发展道路,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模式。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