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教育·教师节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9月1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刊记者教师节探访乡村教师---

守望山区数十载书写农村教育"奇迹"

  人物名片:

  姓名:吴素芬

  单位:象山县培智学校

  乡村工作年限:26年

  给智障学生成长的力量

  吴素芬1990年参加工作至今已,一直扎根农村。从象山县培智学校创办的第一天起,她就默默耕耘着。她是象山特教事业的开拓者,是耕耘不辍的“老黄牛”,用大爱为智障儿童顶起了一片蓝天。

  2011年4月,象山县筹办创立培智学校,领导找到吴素芬,希望由她来负责。有着普通小学教学和管理经验的她,对于从事特殊教育心里还是没底。培智学校的筹备阶段,校址选在离城区20公里、8年无人使用的一所农村中学,那里杂草丛生,设施设备一片空白。为了办好学校,吴素芬主动向宁波达敏学校等较为成熟的智障儿童学校取经,千方百计争取教育局、乡镇、残联、企业等的支持,并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了刀刃上,先行购置了一批智障儿童急需的特殊器材,为学生日常锻炼、课堂教学提供保障。

  让每个特殊孩子的生活都有保障,为他们购买保险一直是吴素芬的心愿。可保险公司总以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一般不能投保为由拒绝,这让吴素芬感到非常心酸,只能硬着头皮多次去保险公司解释,最终保险公司答应,保证先天性疾病不保外,为每位孩子都买人身保险。

  兴办一所学校需要不少精力,管理一所学校,也是千头万绪。多年来,吴素芬坚持在一线工作,每周上6节语文课。她采用情景教学,开设了以生活为中心的“菜单式”生活课程,把课堂变成有趣的游戏;她运用“教学、游戏、康复”一体化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以机械式为主的康复模式;她还每周坚持去结对学生家中上课。

  五年来,吴素芬看着学校的办学条件一点点得到改善:投入2660万元改建教学楼;设立了每年100万元特殊教育专项经费;教师与城区最好的高中学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这些变化都深深映在了家长与周边村民的脑海里,大家对这位女校长赞不绝口。

  人物名片:

  姓名:黄世东

  单位:北仑区郭巨学校

  乡村工作年限:23年

  当好师生的贴心“勤务兵”

  总务的工作总是琐碎而忙碌的,开关破损、门窗玻璃碎裂,下水道堵塞,任何小事都要操持。自2011年黄世东接手总务工作以来,他总会不厌其烦地为学校、为师生解决各种维保问题,他总说:“我不怕麻烦,办法总比困难多。”

  2012年8月,原郭巨小学和郭巨中学合并。中学部和小学部相距较远,那阵子,黄世东常常两头跑,工作量非常大。一边担着小学部总务的工作,另一边还要兼顾中学部的老楼加固和新楼各种设备采购。第二年8月,原郭巨小学搬迁至新校区,跟原郭巨中学合并成九年一贯制的郭巨学校。校园大了,人数增加了,总务工作就更忙了。为了提效,黄世东一方面加强学生爱护公物和正确使用设施设备的教育,另一方面,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管理学校公物,并及时与社会维修保障部门联系,克服了人手不足的困难。

  去年7月10日,北仑区受灿鸿台风影响较为严重。接到抗台通知后,黄世东第一时间赶到学校,蹲守了一夜。次日凌晨6点,镇里通知学校要当临时避灾点,必须在一小时做好接待群众工作。黄世东随即带领学校值班老师,以最快的速度整理综合楼二楼的乒乓场地,并准备了供百姓休息的垫子。经过一上午的紧张忙碌,学校安顿了洋涨村四百多名村民,并配合政府部门给避灾的群众送水分发应急食品。老百姓在学校安全度过了台风夜,黄世东却累得在办公室坐椅上睡着了,他办公室的灯依旧静静地亮着。

  黄世东回忆,当年和他同一届毕业的同学,现在就剩下他一个人还留在农村学校。有的同学劝他进城发展,但黄世东总是淡淡地说:“你们出来,我替你们守家。”

  人物名片:

  姓名:王琪

  单位:慈湖中学

  乡村工作年限:25年

  让心中的红旗高高飘扬

  初见王琪,你很难将年过50的年龄与她身上散发出的青春活力联系起来,更难想象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之下,她还能保持如此灿烂的心情与工作热忱。有人开玩笑问她有什么养颜秘方,她笑着回答:“让心中的红旗高高飘扬!”

  王琪1991年进入慈湖中学,任教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对教师这个职业,她有清醒的认识。“作为老师的最大快乐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和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得到书本知识以外一生可享用的精神财富。”因此,在教学岗位上,她一直演绎并实践着“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严格按照师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敬业、精业、乐业,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好榜样。

  教师的看家本领是业务能力,即自身的专业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王琪在教学中结合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及特点,注意教学内容的通俗易懂,以积极向上的情绪影响和感染学生。同时,给予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在解决认识中的问题时,做到以理服人。

  王琪还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以慈湖精神、慈孝文化教育为特质的德育特色建设,围绕慈孝开展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影响教育学生。与此同时,开展国学教育,把国学与慈孝文化相结合,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让学生每天进行国学朗读和书法练习,陶冶德性修养,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怀。

  王琪常说,“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信念是行动的动力。”从这句话中,我们或许可以理解她所说的“让心中的红旗高高飘扬”的真正含义———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心中时刻装着教育事业,就能化工作上、生活上的任何压力为动力,永远保持高度的工作热忱,我们的人生也就能永葆青春活力。

  人物名片:

  姓名:仇杏梅

  单位:鄞州区古林职业高级中学

  乡村工作年限:20年

  从普通教师到学科一把手

  1997年6月,仇杏梅从扬州大学商学院中国烹饪系烹饪专业毕业后,进入鄞州区古林职高烹饪专业任教。入职以来,仇杏梅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2000年还作了“左肺切除”的大手术。手术后的第二年,她就接下了全校基础最为薄弱班级的班主任工作。烹饪班里,学生不仅普遍学习基础较差,行为习惯也挺糟糕,班级管理工作压力很大。可除了做班主任,仇杏梅还一人扛起了烹饪专业所有的理论课,每周16节课。

  做班主任的8年里,仇杏梅用真情和爱心浇灌着一棵棵幼苗茁壮成长。她已经记不清为贫困学生代付了多少原料费、班费。得知学生张静的父亲生了肿瘤,每月2万元的医药费让家庭陷入了困境。仇杏梅向学校为张静申请减免了一半的学费,另外一半则由她来全部代付。最后,这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一家大酒店工作。

  渐渐的,凭借着对学生满满的爱,学生们开始信服这位老师,她辅导的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3金7银,学生中涌现了自创品牌的餐饮企业家,餐饮经理,烹饪教师,厨界精英,学校的烹饪专业也在省、市内享有了较高知名度。

  作为烹饪专业的学科带头人,经过勤学苦练,仇杏梅在个人专业上收获了诸多荣誉,这些奖项也为学校创造了多个第一。2009年获得全国说课比赛一等奖,2011年获浙江省烹饪专业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浙江省技术能手”。

  仇杏梅还无私帮带,带领本组教师不断进步。近些年,她把自己多年带赛经验和思考做成课题,以科研带动专业的进步。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和地方特色教材各1本,今年一项课题成果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仇杏梅始终相信,在每一个人手中,都握有一股力量,翻转人生的力量和勇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