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文明宁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9月2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人凌晨出门,用身体丈量积水深度;有人一户户敲门,转移受困人员……

甬城志愿者筑起抗台守护墙

  志愿者利用皮筏艇,帮助市民通过积水路段。

  9月14日至16日,14号超强台风“莫兰蒂”给我市带来了罕见暴雨,全市平均雨量达237mm,部分地区受灾严重。面对超强台风“莫兰蒂”,志愿者用他们的爱为甬城筑起坚固的抗台守护墙。

  宁波81890志愿服务中心24小时不间断,在抗灾救援的不同阶段,在群众安置、运送物资、灾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积极协调社会爱心力量,发挥独特作用;奉化的何美蓉工作室的志愿者和慈善义工们,以身涉水做抗灾救援的探路员;郎官社区的安居团,联动其他志愿团队,共同搭起守护居民的平台;范江岸社区的梁斌及其他志愿者,心手相牵,风雨同舟,为社区居民保驾护航……

  记者 房伟 实习生 林倩雯 通讯员 江潇 文/摄 

  81890:志愿活动的“大脑”

  “叮铃铃———叮铃铃———”,宁波81890志愿服务中心办公室一阵又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响起。仅仅一个白天,志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就接到了1932个咨询电话。14日至16日,台风“莫兰蒂”导致宁波普降暴雨,给市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风雨无情人有情,81890志愿服务中心始终站在抗灾救援的第一线。

  作为志愿活动的指挥部,宁波81890志愿服务中心双管齐下。线上在网站、APP、微信、微博实时发布转载信息,及时上传志愿需求;线下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抗灾救援行动。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搭建起一个沟通受灾群众和爱心人士的信息桥梁,有力地支援了我市抗灾救援工作。

  16日上午,志愿服务中心及时联系受灾严重的社区,排摸志愿需求,安排出低洼小区排水岗、积水点居民代买代购岗、 爱心汽车接送岗、灾后清洁消毒岗、家电维修岗等多个志愿岗位。随后通过网站、甬志愿APP等平台发布抗台志愿岗位,24小时接受志愿者报名。

  志愿服务中心负责人江潇颇为自豪地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几天里我们就招募了志愿团队18支,志愿者60多名。接到需求电话、网络求助共90多条,为300多户受灾群众解决了危急困难。” 

  同时,志愿服务中心和宁波全市具备救灾应急服务功能的志愿团队取得联系,了解各志愿团队救灾备灾情况,动员并整合6支能够提供应急救援的志愿团队、百余名志愿者投身抗灾救援行动中,提供的志愿服务主要包括户外救援、独居老人送餐、被困人员转移、排涝等。

  何美蓉团队:志愿活动的探路员

  14日下午1点,台风“莫兰蒂”带来超强降水。15日凌晨3点,奉化多个平原水位站点超过警戒水位,多处低洼地带受到严重影响。何美蓉工作室的志愿者和慈善义工们一夜未眠,在狂风暴雨中守了一夜。凌晨4点半,志愿者们出门,开始了一天的探路志愿工作。

  大雨中,他们从岳林东路出发,先后走遍南站、尚田、广渡、条宅、杨家依、楼岩、许家、横山水库,再从东环南路一直到斯下张、三横、东环线、梁家墩、江口等地势较低的地方,连横山水库往达岙林方向的积水也去探了个遍。一路以身涉水,探到的积水低洼处被志愿者和义工们拍照上传至群里,分享到朋友圈,提醒市民避开危险地带。

  “虽然身上都湿透了,但我们圆满完成了任务。既提醒了大家哪里危险,又把受灾家庭的真实情况转达出去,让受灾群众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帮助。”何美蓉虽然疲惫但满足地说道。

  在积水退去后,何美蓉工作室的志愿者和慈善义工们马不停歇地展开了灾后垃圾清理、路面清扫等工作。

  郎官安居团:社区居民的好卫士

  “谢谢志愿者,紧急转移了我的母亲。”郎官社区的居民小陈感动地说道。9月16日一早,不少老小区都出现了严重的积水,南门街道郎官西弄48号也不例外,但让社区居民安心的是,社区有一支安居团,正在挨家挨户上门搬扛家电,转移老人。

  “安居团是前年成立的,由业委会、物业和志愿者等11人组成。”郎官社区党委书记阮维芳介绍,由于很多社工都不是住在本社区,社区的情况并不能完全掌握。于是安居团的志愿者从昨晚开始,就向社区书记分时段报告社区情况,以便提前安排抢险工作。

  16日凌晨4点半,安居团团长单伟清发现水位越涨越高,在和社区保持联系的同时,发动阳光老年协会会长戴影行等其他志愿者团队一起,去低洼地带救助需要帮助的老年人。

  “我们一户户人家敲门敲过去,让他们转移,有不少是外来务工人员,社区还给他们提供了住处。”单伟清说,在一户独居老人家中,由于老人不能下地来开门,他们想了很多办法,最终敲开玻璃窗,拿出钥匙,老人才顺利得救。

  “在台风来之前,我们就和志愿者一起开过会,提前准备了沙包、垫子等等,他们都是有抗台经验的志愿者,所以更加得心应手。”阮维芳说,社区志愿者团队之间的联动,更让社区居民吃了定心丸。戴影行不仅帮助安居团一起走访、转移人群,她还联系自己的志愿者团队,要求志愿者一一电话询问平时结对老人的情况,及时进行汇报。

  “虽然大家早饭没吃,但是看着老人安全,我们就放心了,大家的努力很值得,每个人身体是湿透的,但心是暖的。”单伟清说。

  梁斌:一个普通人的责任担当

  “梁斌,你怎么来了?你腿脚不方便,还是不要来扛沙包了。”16日早上7点半,经历一夜暴雨的文丰家园小区路面,积水已经没过了脚面影响正常出行。

  范江岸社区书记单叶波紧急调来了沙子、编织袋等物资,准备为居民在弄堂门口堆起一堵沙袋堤坝。正和工人开始干活时,他发现了人群里的梁斌。

  梁斌是一名普通民警,工作之余他更是一个热心人,成立的“梁叔叔助学会”帮助过许多贫困学子。作为社区的党员志愿者,每次社区遇上事他也总是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为社区注入一股满满的正能量。这次一听说社区需要志愿者帮忙,他就赶了过来,“下这么大的雨,我看路上都积水了,估计你们也忙不过来,就过来给你们搭把手把沙袋堆起来,防止水再上来!” 

  尽管他本就腿脚不便,加上最近身体不适不能干重活,但他仍然十分坚持。每接过一个沙袋,他的身体都会左右摇晃,努力平衡后,他将沙袋扛到指定地方,又快速回到车辆旁边准备扛下一个沙袋。在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弄堂口的“堤坝”很快堆了起来。 

  忙完小区的“堤坝”,梁斌并没有听单书记的劝回家休息,而是很快叫来了“梁叔叔助学会”的志愿者们,冒着雨淌着水,开始指挥积水较深的范江岸路口的交通。“你这个小车底盘太低,不能过去,过去会熄火,左拐绕行!”“过过过,你这个车子底盘高,开过去没问题,踩着油门大胆往前开……”

  到了12点左右,雨已经停了,过往的车辆也没有这么多了,而梁斌浑身上下已经湿透,头发紧贴着头皮。社区的单书记催促梁斌回家吃饭,梁斌憨笑道,“没事的,能给大家帮点我力所能及的忙,我很愿意的。那我先回家换身衣裳,一会儿还来帮忙……”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