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9月2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最缺什么人才?

金融服务、电工电器和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需求最旺盛

  宁波最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在昨天上午召开的2016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暨宁波人才紧缺指数新闻发布会上,我市公布了宁波市2016年人才指数报告。

  报告显示,全市监测范围内的24个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程度都较高。其中,3个产业处于红色区间(需求旺盛,人才比较紧缺),14个产业处于黄色区间(需求较大,相对紧缺),7个产业处于绿色区间(供求相对稳定),没有出现人才需求指数处于蓝色区间(人才过剩)的产业。记者 林伟 通讯员 任社 

  人才需求指数均值居于高位

  需求指数主要反映用人单位有新增岗位招聘需求,或者现有员工离职后有补缺需求的整体状况。

  2016年以来,我市各产业人才需求比较旺盛,全市人才需求指数均值为54.9。其中,金融服务、电工电器(含智能家电)和文化创意等3个产业处于红色区间,需求指数均在60以上。

  那为什么这3个产业的人才比较紧缺呢?报告是这样分析的:

  金融服务:一方面全市多个以金融为主体的特色小镇迅速崛起,促进了金融产业的集聚发展,另一方面,我市各类金融企业大力开展科技金融、文化金融、互联网金融等金融业态创新和工具创新,与此相关的金融创新项目经理和产品开发人才极度紧缺。

  电工电器/智能家电:我市传统行业大力实施自动化改造,不断加大电子信息、物联网等智能化技术的新产品研发投入,工业设计相关、工艺研发、精益生产、自动化设备维护等技术研发、先进设备技能操作人员需求量巨大。

  文化创意:文创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影视传媒、活动策划、文化休闲、工艺美术、广告创意等新业态不断涌现,而相关机构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增长迅速。

  除此之外,在全市监测范围内的24个重点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建筑与工程等14个产业处于黄色区间,节能环保、绿色石化、现代农业等7个产业处于绿色区间,没有出现人才指数处于蓝色区间的产业。

  各产业发展指数差距较大

  发展指数主要反映出某个产业内,企业由拓展新业务或者生产规模扩大而引发的招聘活动的活跃程度。

  报告指出,24个产业的发展指数均值为51.2,但有14个产业的发展指数高于50的分界线。

  其中,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通航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人才发展指数达到60以上,新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指数也达到58左右,相关产业整体发展形势较好。

  从岗位来看,制造业核心技术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和营销人才的发展指数较高,分别达到了58.5、54.7和54.2,高级管理人才、服务业核心技术人才、项目管理人才的发展指数也均在50以上。

  从岗位需求来看,今年上半年各传统优势产业逐步向中高端发展,人才需求数量略为减少,技术研发人才、技能人才、营销人才是企业需要的主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工规模不断下降,工业企业对普通技能人才的需求有下降趋势,该类岗位的人才发展指数仅为48.9。

  各产业流动指数整体较低

  流动指数反映不同时期各产业由人才离职等原因引发的企业招聘活动的活跃程度。当人才流动指数大于50时,说明企业人才稳定性较差。

  从指数统计结果来看,全市人才流动指数均值为48.8,有10个产业的流动指数高于50的分界线。

  相关产业流动指数较高的原因有二类:绿色石化、港航物流和商贸领域的人才流动指数过高,而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旅游、金融产业人才流动指数较高。

  从岗位来看,综合行政管理、服务业执行和操作、制造业技能等三类人才的流动指数较高,分别达到53.5、52.5和51.1,而核心技术研发人员和销售人员的流动指数偏低。

  产业信心指数整体较为乐观

  信心指数反映各单位通过招聘会、网络平台或者猎头公司等各种渠道成功招聘到理想员工的信心。数值越大代表企业雇佣到胜任员工的信心越强。

  从信心指数统计结果来看,各产业信心指数均值达到51.8,有13个产业的信心指数高于50的分界线。

  其中,商业与贸易、现代农业、电工电器/智能家电、电子商务、建筑与工程等产业的人才信心指数较高,均达到55以上;海洋高技术、绿色石化、新能源、节能环保、咨询/科技服务、机械制造等产业,则由于产业发展迅速、市场复苏及本地人才培养不足等原因,招聘信心明显不足。

  从岗位来看,HR经理普遍对综合行政类岗位、制造业和服务业技能岗位、销售类岗位的招聘结果比较乐观,信心指数超过50的基准线,而对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研发及高级项目管理人员(含各类学科带头人)的招聘结果比较悲观,预期不高,其中制造业普遍需求较大的专业技术人才信心指数只有46.9,对高层管理人才的招聘信心指数则只有46.2。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