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海路44号原周湘云住宅主楼。 记者 顾嘉懿 摄 |
这是一个从宁波走出去的家族,上世纪初,到家庭中的代表人物周湘云接管家业时,已坐拥上海市中心十几处整块的里弄房产,是宁波旅沪人士中首屈一指的富商。 他们家拥有上海滩一号车牌:H-0001,占尽风光,惹人艳羡,由此衍生的传奇故事无数。 周湘云(1878~1943)还是个大收藏家,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怀素《苦笋帖》和米友仁《潇湘图卷》就来自他的私藏;他还捐了个官职,成为晚清“红顶商人”,结交名流。 周湘云的侄子周退密先生1914年生于宁波,现居上海,是著名的文史学者、收藏家、书法家、诗人,今年已102岁高龄。 虽具宁波旅沪商帮中的重要代表,但如今记得周家往事的人竟已不多了。 记者 顾嘉懿 周莲塘与水太夫人 今人所知关于周氏家族的故事,大多来自周退密先生的转述。 周家祖先原籍福州,明末迁居宁波。周湘云的曾祖是横街凤岙名医,有“半仙”之称。以前月湖西侧儿童公园一带,也曾有周家老房。鸦片战争以后,周家日趋败落,周湘云的父辈泳春、文涛、莲塘兄弟三人为生计所迫,先后乘鸭蛋船从宁波闯荡上海滩。 三兄弟都很有出息。老大周泳春从上海远走武汉,当了汉口德商禅臣洋行的买办、汉口商会会长;老二周文涛,即周退密的祖父,凭着几句“洋泾浜”外语,开起固定门店的货币兑换庄;老三周莲塘最成功,先是在英商老沙逊洋行当职员,从事小规模房地产经营,凭借忠厚老实与机灵干练深得外商信任,生意越做越大,因为租界畸形发展,地皮逐年升值,在上海市中心拥有十几处整块里弄房产的莲塘公,成了“房地产巨商”。 周莲塘去世后,由妻子(水太夫人)与周泳春协同掌管大局。这位原名水春兰的夫人育有二子三女,长子周湘云,次子周纯卿。她是宁波凤岙人,从小精明能干,父亲是镇上水镒茂油粮店的老板。当时上海滩有三位房地产巨商的夫人,都以才干出众闻名:一位是哈同夫人罗迦陵,二是程涵泽夫人,第三位就是水太夫人。 莲塘公去世后,次子周纯卿席丰履厚,染上喜欢赶时髦的习气,风言风语传到水太夫人耳中,她当机立断,亲自出马,带着两个儿子走访沙逊洋行和银钱界,表明“有老身在,两个儿子绝不会胡作非为,周家事业也绝不会受影响”。果真稳住了信誉,生意继续红火。 “红顶商人”与《苦笋帖》 周湘云和周纯卿不同,一个喜欢洋玩意儿,如汽车、游艇、跑马,一个嗜好古文物,如青铜、字画、印章。作为商人再富有,周湘云骨子里还是有文化人的情结。 杭州胡庆余堂的老主人胡雪岩是前清结交官府的药材巨商,有“红顶商人”之称,殊不知,周湘云也是一个红顶商人。据说,周湘云曾在清光绪后期花4万两银子捐了一个“上海即补道”的官衔。上海道台(相当于上海市长)是四品官,“即补道”是“候补道”中最高的级别。当然,真正能“补”上的机会是极少的,捐个官衔不过是为了抬高政治身份,便于结交官场上的人而已。的确,一些清王室的遗老遗少,都与周湘云有交情,如宝熙、端方、康有为、罗振玉。光绪驾崩后,周湘云还亲自去崇陵(光绪陵寝)种树,据说因此又破例加升一级。 除了结交官员,周湘云还是个著名的收藏家。他的斋室有一只西周器齐侯罍,原系曹秋舫旧藏,后归吴平斋,吴曾筑“抱罍轩”藏此器,何绍基为之书匾,后吴氏又获一只,改曰“两罍轩”,仍由何绍基题额。据说,周湘云花了两万两银子从吴氏手中买下一只,一时传为海上豪举。另外,周湘云还藏有阮元的“家庙四器”,虢叔大钟、寰盘、葛伯敦、无款执壶,自榜其居为“二簠二敦之斋”。 其碑帖收藏最负盛名的是唐虞世南的《汝南公主墓志铭》、唐怀素的《苦笋帖》、宋米芾的《向太后挽辞》、宋赵子固手卷、元赵孟頫手卷、明董其昌临淳化阁帖十卷等;画则有元黄公望《富春大岭》残卷、元王蒙《春山读书图》、明文徴明《湘君湘夫人图》等,至于四王吴恽以及石涛、冬心、新罗之作,更是难以计数。周湘云在世时知道侄子周退密最嗜石刻,曾取出全部拓本让其欣赏,其中不少汉碑均是宋拓上乘。 上世纪五十年代,周家的藏品陆续散去,重要的都归入博物馆。1953年,怀素《苦笋帖》和米友仁《潇湘图》以当时旧人民币2亿元的价格为上海博物馆购藏。 一号汽车的故事 在周莲塘和水太夫人的努力下,到周湘云接管家业时,周家已号称拥有500万产业,成为宁波旅沪人士中首屈一指的富商。受时局影响,谨慎守成的周湘云未在房地产上有更大开拓,但恰巧赶上了租借地价飞涨的时机,家族产业在他手中规模达到最大化。到他1943年离世时,周家的产业已达8000万,列工部局华人纳税人的第五名。 旧上海以外滩及南京东路一带为黄金地段,号称“寸土寸金”。而周家竟拥有南京东路与九江路之间,西至西藏路,东至云南路的大片土地,即大庆里。此外,还有吉庆里、宝庆里、恒庆里、福庆里、吉庆坊、和庆里等房产。据说,上海带“庆”字的街坊都曾是周家的产业。 周家的名气还来自于有关上海滩一号牌照汽车的传闻。该车几乎众口一词被说成是周湘云的,其实是其弟周纯卿的。据周家后人回忆,那是一辆黑色的长方形轿车,司机座位在右边,全车可乘坐12人。除原有车灯外,周纯卿又在挡风玻璃旁安装了两只方形车灯,可点蜡烛,给汽车增加些古色古香的味道。车前牌照是铜制椭圆形的,黑漆,写的是罗马数字“Ⅰ”,号码下刻有“S.M.C.”(上海工部局的缩写)。车身两边靠近把手处,还镶嵌了铜制篆文的“周”字。这些都出自周纯卿的设计,而工部局颁发的正式牌照“H-0001”,平时是放在家里的。 这辆拥有一号牌照的汽车当年在上海滩风光无限。相传,因为争夺一号车牌所有权,周家曾与犹太裔房产大亨哈同、沙逊家族打过官司,甚至闹到英国女王那儿。这些事,周家后人都“不曾听说过”,想是因为一号车牌过于瞩目而流出的坊间传言。 这辆车最后一次使用,是在1945年周纯卿的葬礼上。周家人决定让老人再用一次他生前钟爱的一号汽车。此后,一号汽车再没有上过街。 豪宅掠影 周湘云的住宅,在上海静安区青海路44号,今日还在原地。这幢现代式花园住宅建成于1936年,由瑞和洋行设计承建。长方形的主体建筑配以圆弧形的“船厅”,装修豪华,据说可与“远东第一豪宅”———颜料大王吴同文的绿屋相媲美。 住宅所占地块狭长,南端是祭祖的祠堂,北端由点状的主楼和条状的后楼组合而成。建筑立面以水平线条为主构图,淡绿色釉面砖饰面与庭院绿荫呼应。花园为中式,除了小桥流水、曲径山石之外,还有几棵古木引人注目。 这幢房子筑于抗战之前。那时除了外滩一带的银行大厦和洋行大楼,一般是极少安装电梯的,周家的这幢房子只有三层楼,居然也安装了电梯。不仅有电梯,门房与主楼之间还安装了对讲器。有客来访,只需在对讲器里讲一声即可。面朝花园的底层大门是电动卷帘门,而设在大门旁边的按钮,被一幅精美的雪山图画遮掩着,自家人掀开饰图的小门,可以径直开启卷帘门。楼里的设备多为进口,彩色玻璃是比利时的,大吊灯是法国的,地板是意大利的……最令人称奇的是,他家不仅马桶是抽水马桶,连走廊里的痰盂也是抽水痰盂,用完之后只需用脚轻轻踩一下阀门,即刻被冲得干干净净。 这些新奇的洋玩意儿自然不是周湘云设计的,而是他外甥李景韩的手笔。 据说,这幢三层楼房,大小52间房间,造价约40万法币,以抗战之前的行情看,称得上是价格奇昂了。难怪周湘云之子周昌善曾讥讽说:“人家一座华懋饭店造价也不过40万!”(备注:这可能是戏谑语,华懋饭店为今日和平饭店,造价在560万以上,今为锦江饭店北楼的华懋公寓造价也在340万左右)。 虽然坐拥豪宅,周湘云的生活依旧十分朴素,几十年间始终保持着宁波人节俭持家的乡土情怀。平时布衣布褂,脚穿布底鞋。他的太太施彤昭,也是节约惯了的,平时连肥皂头都舍不得扔掉,总是把它们捏在一起,或是泡成肥皂水再使用。他家的冰箱,常年放着咸菜、黄泥螺、臭豆腐、臭冬瓜……在没有客人来的时候,吃的全是宁波土菜。 如今,这处住宅已被用作岳阳医院门诊部,人们只有走进这里,才会发现热闹繁华的南京西路之侧竟还有如此僻静的所在。晚风拂过,充满中药味的花园洋房愈发宁静。只有参天古木与微皱池水的轻声对语,似在欲说还休地掩藏一段蕴藉的海上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