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宁波究竟要试什么?怎么试?时代命题,中国答题,宁波如何破题?全国都在等待着宁波的答卷。 昨天下午,全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动员大会在市行政会议中心举行。会上,市政府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宁波行动纲要》和《宁波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这意味着,宁波打响了全国范围内“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工作的第一枪,吹响了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大步前进的号角。 当前,宁波制造业增长速度正逐渐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产业结构正在从中低端为主向中高端为主提升。同时,制造业发展也面临着宏观环境复杂、产业竞争加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挑战,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能力、融合发展能力、绿色发展能力亟待提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汇融合之际,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加速,新的生产方式、创新形式、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不断涌现,宁波必须深刻把握制造业发展趋势,抢抓国家战略机遇。 由此,《纲要》明确了宁波在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近中长期的目标、重点发展的领域、重点的任务与工程与保障措施,全面概括了宁波作为试点示范城市应该“试什么”。 纲举而目张,《方案》则紧盯当下,聚焦了需要重点突破的八大细分行业与实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八个工程、明确了加快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若干办法,以及如何营造试点示范城市建设良好机制环境的一些举措,为“怎么试”指出了具体的思路与方向。 会上还举行了重点项目签约仪式,项目共有30个,包括16个产业投资类项目,总投资额764.6亿元;产金融合类项目4个,总授信额度950亿元,其中中信银行将在未来三年累计授信投放600亿元,并筹建“中国(宁波)制造2025基金”,大力支持宁波实体经济发展。此外,还有创新平台类项目7个,智库建设项目1个,人才引进项目2个。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市与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的战略合作项目,将为宁波建设智能制造智库、进行试点示范城市评估提供智力支持;而市政府与海尔集团、阿里巴巴集团、凤凰卫视共建的“中国制造2025(宁波)智能制造跨界融合创新中心”,将利用三家企业在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及文化品牌传播领域的特长,为宁波制造持续注入创新、智能等新活力;产业方面,西门子、华为、中兴、中芯国际、苏氏精密制造等巨头也纷纷在宁波“跑马圈地”、投资兴业,其将投产的项目均属新兴产业,势必进一步加快宁波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解读 创新———宁波制造的“取胜之匙” 昨天发布的《纲要》,明确了宁波践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5大原则———坚持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与绿色发展,创新首当其冲。 无论是《纲要》还是《方案》,都围绕着创新制定目标与政策。创新带来的不仅是眼前的红利,更是发展与改革的原动力,也必将成为宁波制造开启“中国制造2025”大门的“取胜之匙”。 在今年供给侧改革的大趋势下,我市创新动能迅速集聚。1月至8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0%。我市大力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分别增长9.3%、9.5%,均高于全市规上平均水平。 科技创新进一步释放增长潜力。全市规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16.3%,高出去年同期11.4个百分点;实现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14.9%,拉动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4.2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30.9%,高出去年同期2.6个百分点。 同时,越来越多的宁波企业依靠自主创新挺进产业链高端:公牛集团让一个小小的插座从外壳到内里,都有“创新绝活”;路宝科技通过不断地投入和研发,其新一代桥梁伸缩装置成为国际标杆,被港珠澳大桥采用,征服了从杭州湾到伶仃洋的一片又一片汪洋;中秋之夜,我市星箭航天和科星材料研发的创新产品与技术为天宫二号胜利发射升空承担了多项保障任务。 截至目前,宁波已累计培育创新型初创企业近7600家、高新技术企业1512家,涌现出宁波达新半导体、浙江星博生物等一大批年产值过千万元、具有“小升规”潜力的创新型初创企业,形成了近百家产值过十亿元的创新型高成长企业群体。 随着创新意识的不断深入,企业作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工作的主体,其创新也从单一的产品技术进一步向多元创新延伸。宁波高端合金材料的龙头企业———博威集团董事长谢识才就在动员大会上介绍,博威未来5年的创新战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技术创新、制造创新、管理创新,力争将企业打造成中国合金新材料研发基地、工业4.0式智能型企业、德国集约式管理企业。 围绕创新这一关键,《纲要》中提出了近中远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制造业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与服务各个领域,高端装备、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具备国内一流竞争力,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标准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制造业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成效。 到2025年,创新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新跨越,重点优势产业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形成2~3个全国领先的细分产业,培育2~3家全国制造500强企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支撑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工业基础制造能力和工业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绿色制造全面实现,宁波实现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的历史跨越。 到2035年,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体系,创新体系完善并成为驱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制造业重点领域具备明显竞争优势,国内制造强市地位更加巩固,基本建成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心。 记 者 乐骁立 通讯员 储昭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