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城杨村 |
 |
大嵩岭古道 |
 |
亭溪岭古道 |
在国庆长假后的第一天,宁波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秋天。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时节,很多市民会选择去走走古道、寻访周边的古村落。 随着时代变迁,多数的古道渐失其用,消失在岁月中。但在东钱湖边的山上,却仍然深藏着多条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古道。而在这些古道上,更有着不少古色古香的村落。在这里,记者将带着读者走5条古道,去领略5个古村落的风采。 记者 林伟 通讯员 袁战友 实习生 林倩雯 大嵩岭古道 「地理方位」鄞州区嵩一村至东钱湖区洋山岙村,古道里程约5公里。 「古道简介」大嵩岭古道是在明、清时修筑。一路有溪流相伴。古道南面平且长,北面陡且短,路面全用鹅卵石铺设而成,沿溪而筑。岭两边因地势险要,溪流上有明、清时期修筑的6座单孔石拱洞桥。 「交通指南」汽车东站乘坐620公交车,到大嵩西站。步行一公里到大嵩岙。 【大嵩岭下洋山村】 洋山村,又名洋山岙,属福泉山麓的一个半山区村。在洋山村东有个大嵩岭古道,西起洋山村村前,东至大嵩岙口,全长10公里,为鹅卵石路,宽两米,修建于盛唐时期,至今已有1400年,是古代东西通行的交通要道。洋山村还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延续千年之久。在洋山村南面的一个深山茂林处,有一座延寿王寺,乃是后唐时期一位贤王在天童寺众僧的帮助下所建,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此外,洋山村每年端午的“孝顺山福”传统节日、腊月二十五素斋节、大年三十祭祖等习俗也颇有意趣,当地的茶叶、腌竹笋也非常有名。 韩岭岭南茶马古道 「地理方位」东钱湖镇韩岭村南至横街村,古道里程约5.3公里。 「古道简介」循古道登高远望,东钱湖尽收眼底,是一处爬山健身、观赏风景的好去处。途中可观赏茶园、古道、古寺、峡谷、溪流、鸟瞰东钱湖全景。 「交通指南」603路、620-2路、654路、655路、667路、668路,在韩岭公交站下车,步行即可前往步道入口处。 【千年古街韩岭市】 韩岭村为宁波市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在东钱湖南隅,三面环山,北面临湖。韩岭是历代官员巡行和文书传递的主要驿(站)道,也是各地商贾往返物资流通的重要交通枢纽。邻县、山乡及甬城的生产、生活资料均要到韩岭中转或销售。于是韩岭成为城乡物资集散中心,是鄞东南地区的商贸大集市,称为“韩岭市”。 当地人习惯将老街分为上街、中街和下街。上街,多是小本经营,为附近居民提供烟酒火柴等零杂用品。中街多是老字号商店,如金长顺、施乾泰南北货号、养生堂国药铺等。下街,店铺多而杂,有南北货店、洋布百货、染坊、理发、饭店、客栈。每逢集市,好不热闹,韩岭市也被称为“小宁波”。 韩岭村的民居建筑既有明清时代的风格,又有近代的布局,如今尚有百年以上的深宅大院和古居民房很多,规模庞大的有:郑氏崇德堂大夫第、中西合璧的金宝泰小洋房。古朴幽雅的有:繁懋大院、邹家墙门、新老万丰、孔氏当店等等。 亭溪岭古道 「地理方位」鄞州横溪镇周夹岙村至东钱湖镇城杨村,古道里程约6.5公里。 「古道简介」旧时为鄞州、象山、奉化三县交通要道。古道上有众安塔、月涛寺、太平军战斗遗址、白云寺等观赏留影点。一路上多路碑庙宇亭台,而且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平台供休息,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古道。 「交通指南」111路、618-1路、629路公交车,在横溪镇下车。 【白云山下城杨村】 白云山位于东钱湖南岸,有千年古道亭溪岭,岭下的城杨村由陈夹岙、杨家两个自然村组成,村庄四面环山,中间耸立了一座门前山,隔开了陈夹岙、杨家。古称“陈夹岙杨家”,1950年易名“城杨村”。村庄东邻俞家塘岙,南和钱家山、吴徐相连,西毗横溪周家岙以亭溪岭为界,北以黄龙岗石屋为屏。 其中陈夹岙坐西朝东,背靠马头山,面朝门前畈。黄泥岗下屹立着一颗需四人合抱的800多年古银杏树,守护着俞、陆两姓。民居依山而建,依溪而居。陈夹岙俞、陆两姓共占大小堂前六个,民居围着祖堂,整个村庄形成了六个四合院。现仍保留完好的“俞家堂前”、“陆氏堂前”四面对称,中间鹅卵石铺成大路,花样精致,通向村内四面八方,很有保留价值。 村庄历史悠久,古建筑、古迹遗留颇多。古建筑“裴君庙”位于陈夹岙村东象牙山下。坐北朝南,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保存完好。经杨家门口卵石路曲径沿溪而上,有著名千年古刹“白云寺”。村庄多古桥,村口有“永安桥”、“凌云桥”,村内还建有多座明清时期石拱桥,洞桥庵边称“洞桥”,白云山脚谓“长生桥”,还有“里洞桥”、小洞桥等,诸多石拱桥均为就地取鹅卵石砌造,可谓亭溪一绝。 黄菊岭古道 「地理方位」东钱湖绿野村至鄞州区东吴镇,古道里程约3公里。 「古道简介」黄菊岭古道是一条宋代古道,旧时为天童寺进香线路,空气清新,风景旖旎,是寻踪探秘的绝佳胜地。翻越黄菊岭,即是三溪浦水库。 「交通指南」乘960公交车到绿野村。 【林染桥上绿野村】 位于鄞州东乡的绿野村,属福泉山麓的一个半山区村。绿野村过去叫绿野岙,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古村,它名字的由来与宋朝的名门望族———史氏有关。 根据《鄞东史氏家乘》载录,在绿野岙区域内,史氏祖先的墓地极多。其中史诏的墓位于绿野岙相亭山,此山似蜈蚣形,“蜈蚣”曲身尾朝北,昂首朝南,墓在“蜈蚣”的额头间,旁又有一潭山泉。 除了墓地墓群外,绿野村还有许多遗迹美景,如林染桥、德行桥及其他三座古桥,两座均称为八行堂的宗祠,有两颗百年历史银杏树的灵佑庙,古时香火不绝的沧州庵、中正庵等四个家庵两处殿宇,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的绿野亭以及黄菊岭、穆公岭两条古道等。 小灵峰古道 「地理方位」东钱湖镇艺术家村至高钱生态村,古道里程约6公里。 「古道简介」拾阶而上,道路两边竹林茂密,步道外面还是车水马龙,进入步道后则立即静谧一片,清幽犹如世外桃源。抵达小灵峰山顶,视野向下俯视,山一侧是清明如镜的东钱湖一汪湖水,而另一侧则是群楼林立的小区房舍,形成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画面。 「交通指南」901路、906路、966路等,到东钱湖旅游学校下车,沿钱湖东路向连心路走,到艺术家村口进入即可。 【史浩故里下水西村】 下水西村位于东钱湖的上游,整个地形呈蝴蝶状。刚入村口,就能看到坐北朝南的忠应庙,这是纪念王安石的祠堂。不过,让下水西村出名的,却是北宋年间“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的名门望族———史氏家族。如今,已有几百年历史的西村史氏宗祠仍保存完好,这个曾办过学堂的祠堂,现已成为村老年人的集聚地老年活动室。祠堂的正堂挂着史简、史诏、史浩、史弥远等人的画像。走出祠堂的东门,可见一块大的石碑,上刻“南宋丞相史浩故里”。石碑的旁边是“德行桥”,相距百米处,又有一座“八行桥”,从桥名来看,这两座桥与太师越国公、八行公史诏都有密切关系。 除了祠堂、古桥,有着辉煌历史的史氏家族留给西村及周边村庄的见证就是一座座气势不凡的王族坟墓,以及形状各异的墓前石碑。 现在,下水西村随着十里四香景区和风情一条街的开发建设,正成为开发建设热土。特别是十里四香景区,开发建设项目有乡村俱乐部,体验露营地、探险猎奇体验带、老年养乐园、南宋历史文化街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