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胡章)昨天,记者从市水利局召开的高效节水技术推广现场会上获悉,目前,我市已实施的喷微灌工程每年可为我市农民增收4亿元左右。到2020年,我市将建成高效节水农田60万亩。 高科技引入田间地头 据市水利局局长张拓原介绍,到“十二五”末,全市喷微灌工程总受益面积达到49万亩,完成投资8.03亿元。喷微灌发展面积达到全市可发展面积的61%。市财政加大高效节水项目资金补助力度,对于市级喷微灌项目给予工程投资35%补助,对列入示范基地的项目再增加奖励补助10%,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 在昨天的采访中,记者看到,随着智慧水利的建设,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被引入到田间地头。从去年开始,市水利局和市农科院合作,开展了水肥一体化精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并在西瓜、甜瓜实际生产中应用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形成了甜瓜水肥一体化规程,为下一步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水利部门还在余姚、慈溪、江北等地建立了41个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建成后,实现了灌水现场控制、网络终端控制、手机远程控制,对项目区内的土壤湿度、空气温湿度实现了实时监控和记录,整个项目区的管理实现了真正的现代化,田里缺水、温度过高就会由系统自动发出警报信息到管理人员手机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控制灌水及启动水帘降温。 每亩可节水30%~50% 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喷微灌工程的效益亮点首先是提高了农业种植的抗旱标准,提高了作物产量和品质,大大增加了农业种植户的收入;其次是节约了人工,减少了种植户的成本;第三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益效率。 喷微灌工程实施后,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同时省工、减灾、增产、增效等效益十分显著。据相关人士测算,每亩可节约水资源30%~50%,节省人工3~5工,作物增产10%~30%,综合效益达600元/亩~800元/亩。目前,我市已实施的喷微灌工程,每年可为农民增收4亿元左右。 我市现有农田面积320万亩,适宜开展喷滴灌、管道灌溉的面积达80万亩,仍有近一半的面积尚未开展高效节水建设。到2020年,全市建成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总面积56.2万亩,其中坡耕地雨水蓄积喷微灌工程13万亩、农业园区智能化标准型微灌工程14.7万亩、林园地经济型喷灌工程15.6万亩、水稻区管道灌溉工程12.9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