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37年江阴沉船(资料照片) |
10月9日、10日,由宁波市演艺集团制作的原创话剧《大江东去》首演。该剧讲述了1937年宁波船商洪一龙在吴淞口炸船卫国的故事,塑造了宁波商人重信重义、敢闯敢拼,兼有家国情怀的男儿形象。是继甬剧《沈三江》后,舞台上又一部展现宁波商人形象的作品。 和《沈三江》不同,《大江东去》里的洪一龙没有特定原型,而是众多宁波商人形象的合体。导演李伯男说,希望观众看到这个戏时,想到的是整个宁波商帮的精神。 事实上,如剧中宁波人在外地开办钱庄,与洋人抗衡,投身造船业,依靠宁波同乡会、四明银行的作用在上海站稳脚跟,乃至剧终激动人心的炸船封江抵御外敌,在历史上都有迹可循。主角洪一龙背后,隐约还是能看出虞洽卿、叶澄衷、朱葆三等一代宁波船王的影子。本文试图撷取几个关键词,列举其事一二。记者 顾嘉懿 1 炸船封江 《大江东去》中,宁波船商洪一龙眼见日寇企图侵占船厂,毅然决定将毕生心血———华威造船厂78艘轮船悉数列队吴淞口自沉,宁可将财产化为乌有,也不让日本人从中得利。最后一幕,洪一龙在漫天火光中慷慨陈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不是军人,按说轮不到我毁家纾难,慷慨赴阵,可如今国将不国,我壮志难酬啊,为了救国我只得亲手毁了我的事业。”一席话令人热血沸腾。 事实上,确有宁波商人参与过此等大义凛然的壮举,他就是虞洽卿(1867~1945),慈溪人,中国近代民族轮船航运业创始人之一,拥有宁绍轮船公司、三北轮船公司、中意轮船公司等。 1937年,为了阻止日军沿长江航线西进,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在长江下游最狭窄的地方、战略要地江阴沉船封江。此举昂贵、笨拙,却得到了许多民族企业家的支持,比如虞洽卿、杜月笙。 后世记载,这批沉船一共43艘,除原长江上的老旧军舰外,其余半数均从轮船公司征集。包括轮船招商局7艘,计1.37万吨;虞洽卿的三北轮船公司10艘,计2万吨;杜月笙的大达轮船公司3艘,计1万吨,总共4.37万吨。三北轮船公司献出的船无论数量还是吨位,均排第一。 沉船发生在1937年8月12日下午,江阴鹅鼻嘴一带的江面上弥漫着悲壮的氛围。随着沉船总指挥陈季良一声令下,舰船的底层放水门全部打开,汹涌的江水顷刻灌满船舱。不到半小时,所有船只均沉入江底。军舰鸣炮数响,向沉船致敬。 虞洽卿还没来得及向沉船告别,当天又接到杜月笙电话,说日本人正准备进攻上海,陆上有军队作战,海上却无以防御。虞洽卿当即和杜月笙决定,各贡献4艘轮船,共8艘,连夜开往董家渡一带(今南浦大桥附近)沉船封江,以断绝日本人溯黄浦江到上海腹地的可能性。 这次沉船没有国民政府的指令,也没有人催促,完全是爱国商人考虑到上海安危而做出的自发行为,以致在后世资料中很难找到记载,只有两家公司的员工知道此事。 此后,虞洽卿的船只还参与了马当沉船、镇海口沉船、龙潭口沉船、宜昌沉船等多次行动。蒋介石一生对虞洽卿十分敬重,不乏他为抗战做出重要贡献的原因。 据后人统计,虞洽卿所有的9万余吨船中,用来沉江的达4万余吨,另有2万吨被日军炸毁,剩下的3万余吨除上海中意公司的1万多吨外,其余均在长江中上游武汉至重庆一带,投入到大西南的运输事业中。 2 恒源钱庄 《大江东去》里的洪一龙少年时被于妈收养,在上海的恒源钱庄做事,很受器重,俨然是钱庄春风得意的少掌柜。 真实中,宁波人在外地开办钱庄的历史十分悠久,上海有不少“恒”字打头的钱庄都为宁波人所有。 据史料记载,宁波钱庄的兴起始于明中后期。万历年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工商业服务的金融机构———钱庄业应运而生。其业务范围包括银两的评估、兑换,银两、银元与制钱的兑换,及银钱的保管、运送、汇兑、支付等。 宁波人在北京东四牌楼附近开设的“四大恒”十分有名,即恒利、恒兴、恒和、恒源四大钱庄,俨然有清廷外库的意思。晚清北京人要显示身份高贵,讲究“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即腰缠万贯之意。 四大恒资本雄厚,信用良好,又多结交官僚富商,存放的款项大部分来自内务府和各旗籍官员。四大恒也向北京各大当铺发放贷款,成为主要为高官和富商服务的银号。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北京各家的银号、钱庄惨遭浩劫。据说四大恒的白银,八国联军用了三天时间才抢运完,四大恒从此销声匿迹。 清末民初,上海开埠,各地商人在沪按行业分帮。以钱庄业而言,有宁波帮、绍兴帮、本地帮、洞庭帮、镇江帮等。其中,以宁波帮独居其首。 当时,上海九大钱庄由宁波人开办的占到六家,分别为镇海的叶澄衷家、李也亭家、秦君安家、方伯椒家,和慈溪的严信厚家、董仰甫家,占上海钱庄业的半壁江山。有趣的是,这些钱庄在命名时,不少也以“恒”字打头,有着“和为贵、利为基、兴旺发达、源远流长、永恒于市”的内涵。 《大江东去》中洪一龙所在的“恒源钱庄”,处处体现出以顾客为先、为顾客负责的态度,是宁波帮钱庄的缩影。在乡情纽带下,主顾与店家良好互动,互通有无,寻找商机和投资的可能性,成为钱庄业兴旺多年的主要原因。 20世纪后,旧式钱庄历经多次金融风潮的打击,至1911年纷纷歇业,为新的金融机构取代。然而早期钱庄在为外商银行、洋行从事进出口贸易,流通中外商务资金,开创汇划制度,投资民族工商业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无法抹灭。 3 宁波旅沪同乡会 和四明银行 剧中洪一龙多次遇到商业危机,编导有意无意会提到“宁波同乡会”和“四明银行”,让这股隐形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同乡会与四明银行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宁波大学教授张如安讲过一个故事。 1911年,航行沪甬之间的英商太古洋行北京轮,嫉妒虞洽卿任总经理的宁绍轮船公司和他同业竞争,突然降低轮船客票价,企图扼杀我国航业。 宁绍轮船为招徕顾客,不得不忍痛随之降低票价。太古洋行挟其雄厚资本,必欲挤倒宁绍公司而后快,使宁绍公司亏损日甚,有朝不保夕之势。 紧要关头,宁波旅沪同乡会创办人施嵋青,激于义愤,致函宁绍公司,主张集合全体同乡之人力、财力,组织“宁绍公司航业维持会”与之相对,并自己捐银五百两为倡。6月,施君忧愤卒。9月,乡人继其遗志,开职员会,组“宁绍航业维持会”,集资补贴亏损。因为乡人的大力支持,英商无奈,不得不协议统一沪甬线航轮票价,使公司逐渐转危为安。以“宁绍航业维持会”名义推动的公债式的股票银35万两,反得添造新宁绍轮一艘。 经此一役,洋人对旅沪同乡会刮目相看,而宁波旅沪同乡会的地位,也就日益提高了。 事实上,许多在上海出名的宁波帮金融资本家都是身兼多职,他们一面投资创办工商企业,一面经营金融事业,在人事上兼职交流,在资金上互补相辅,既推动了金融行业,又促进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1908年9月,以虞洽卿、朱葆三为首的宁波籍人士合股设立的四明银行就是这样一种存在。这是一家完全由宁波商人投资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被视为宁波帮的金融根据地。 四明银行因信誉良好,很快成为上海最重要的14家银行之一。此外,当时较有实力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南三行、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等的高层管理权也都掌握在宁波籍人士手中。 1934年,浙江兴业银行针对全国金融作出一份调查报告:全国商业资本以上海居首位;上海商业资本以银行居首位;银行资本以宁波人居首位。而到1935年前后,由于官办银行加强对金融业的控制,宁波帮在上海金融界的势力逐渐萎顿了。 参考文献 《纪实虞洽卿》楼鹏飞、方印华 《宁波帮钱庄在上海的兴起》秦亢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