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活动现场 |
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宁波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智能制造产业国际合作委员会、宁波市商务委、宁波市经信委联合承办,由宁波市国际投资促进局执行承办的“2016年民营企业对话世界500强”活动于10月13日圆满落幕。 这是我市自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以“智能制造”为产业主题的专业化产业交流对接活动。 现场,本土民营企业与500强企业在国际合作方面的需求十分强烈。事实上,在宁波民营企业发展升级的过程中,许多甬企在细分领域愈做愈强。同时,与优质外企的合作机会也在不断增多。与外资进行对接,并实现全球化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成为一大有力引擎。 那么,民营企业应该如何推进智能制造应用?甬企应该如何与跨国公司开展互利合作?10月13日,来自知名跨国公司负责人与宁波民营企业家们齐聚甬城,探讨针对不同产业、企业的智能化升级之路。 在当日的论坛上,还有众多来自智能制造各个终端的需求侧、供给侧的企业代表纷纷提出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痛点与热点问题,并得到了专业解答。活动前后,部分世界500强企业要求在宁波进行考察与对接。 记者 劳育聪 实习生 张珂 通讯员 薛冰 嫁接中德合作桥梁 引领智能产业生态 顾建党 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两大理论并驾齐驱之下,顾建党表示,菲尼克斯秉持着信任等于责任的文化理念,在23年中已经成为中德合作的典范,在推动“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对接合作的道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既要把德国的优势拿进来,也要发挥中国现有的互联网的最大优势基础。”顾建党说,“只有互联网文明的到来和以智能制造为引领的智能产业生态,才会改变我们未来的世界。”他强调,在当今时代,制造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渗透到过去认为不可能被影响的传统企业,因此把信息化融入工业就成了目前关键的一步。 顾建党认为,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结合才是真正的智能制造,“首先要尽量做到一切数字化;其次要在做好硬件的基础上去理解软件的价值;最后要回到行业的视角去想如何引领未来的智能制造。” 未来将进入一个 万物互联的时代 杨 晨 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 杨晨表示,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将在未来的制造业发展方向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相当于我们这些企业从传统的制造提供商成为服务提供商,不仅给客户带来了价值,还增强了跟客户的联系,更好地把渠道、资源整合在一起,从而产生更好的商业效益。” 杨晨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未来我们很快就会进入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整个世界无外乎就是人与人、人与系统等之间的关系,以后无论在家里还是办公室中,物联网都将无处不在。”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一个端到端的愿景:通过更好的设备、设计的优化以及云服务的技术和供应商、客户进行互动。通过移动和社交的应用手段,增强客户的黏性。”他同时表示微软十分愿意做“中国合伙人”,借着“中国制造2025”的良好契机,争取把握机会真正做到通过不断创新改变这个世界。 工业机器人并非“万金油” 西川清吾 安川电机(中国)机器人事业部董事总经理 在日本,工业机器人在市场上的使用占比非常大,却不是所有的产业都在应用。西川清吾表示,在大家呼吁智能制造的背后,也存在工业机器人在家电业、金属加工行业、服装业、鞋业等领域使用失败的事实,许多日本企业甚至因此被迫将工厂转移到海外。 “我个人认为,使用机器人令产业化过程中投入很多资金,有些并没有产生很好的效果。”西川清吾介绍道,这就代表,智能化工业机器人并非一剂包治百病的药,选择使用时也需要谨慎,尤其是对于一些刚刚起步智能制造领域的企业。 他还指出,中国企业不仅可以自主探究下一步的发展,或者通过对外合作、与外企进行合资的方式来发展智能制造,这也是他目前在做的事情。 智能化可逐步进行细化优化 黄浩勇 均胜普瑞自动化和机器人公司总经理 作为智能产品和智能装备的生产者,均胜已经在工业机器人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黄浩勇认为,在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工厂等理念横行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将眼光放在一些零散型企业的智能制造方面,并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 “2007年,我加入均胜开始推广智能制造产品。”黄浩勇说,“我们知道,宁波本土企业在人才、技术、信息方面的局限决定了自动化方面进展困难,但是我们可以让数字化、信息化先行,比如说在设计前端做好前期规划。”他指出,在实现自动化前,至少可以先在数据管理这一块得到相关信息,帮助优化结构设计。 事实上,智能制造发展的脉络很清晰。从自动化到数字化,再到网络化,在机器与机器的互联之后,我们形成单元,再形成智能工厂,最后形成智能制造。看上去似乎很远,但一步一步走的话很快就能达到。 “为什么要做智能制造?我觉得,这不仅是一个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是生产技术的创新。企业需要品质、增效、拥有核心竞争力,必须从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慧化等各个方面着手,去降低成本。” 搭平台走出去 提高核心竞争力 岑国建 中大力德传动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作为宁波本土民企负责人,岑国建认为,“中国制造2025”对普通民营企业来说,是一个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好机会。 “我们企业生产的是智能制造装备的核心零部件,早期是以进口为主,但这两年也进行了一些智能化转型。”岑国建说,“我们引进了日本的管理,也到东南亚中东欧等地考察,再加上政府给我们建立的人才平台,目前我们已经走到前沿了。” 他表示,民营企业应该抓住“中国制造2025”这个契机,走出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路子:“我认为,不需要一头扎进欧美,像印度、以色列、伊朗等发展中国家对我们民营企业来说机会也是很大的。” ■相关链接 世界500强在宁波 据了解,截至2016年9月底,有4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宁波市投资兴办110个项目,总投资110.7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4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4.1亿美元。 下一步,甬企将积极与世界500强企业寻找合作的契机。力争至2020年,全市智能装备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形成年产8万台成套装备、机器人整机的产能规模,培育10家以上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成套整机制造企业。 另据了解,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智能装备产业拥有省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含研究院、实验室、研发中心)67家。同时,在现有开发区(园区)及块状经济基础上,以产业链为主线,初步形成了智能装备的六大产业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