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宁波户外心跳计划暨班夫山地电影节开幕式上,张亮表演扁带行走助兴。记者 胡龙召 摄 |
今年4月26日,31岁的河北小伙张亮在虎跳峡挑战“扁带行走横跨金沙江”获得成功,并因此广受关注。昨天,作为2016宁波心跳计划暨班夫山地电影节的表演嘉宾,张亮表演了横渡后塘河的水上扁带运动。挑战中,宽2.5厘米的扁带被架设在后塘河上,他不借助任何外力徒步走过170米的长度。张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他希望越来越多的爱好者能够加入体验的队伍,感受这项极限运动带来的快乐。 记 者 庞锦燕 通讯员 史碧骅 扁带行走没有难度标准 昨天上午10点半,当记者赶到宁波文化广场时,已有大批市民站在后塘河两岸观摩。记者远远看到,张亮瘦削的身体在后塘河上“摇曳”,他不停地通过挥动双臂、扭动身体以保持平衡。 张亮行走后塘河所依仗的“工具”是一根宽度仅有2.5厘米的扁带。相比于走钢丝,扁带充满弹性,容易左右摇摆、上下颠簸,而且走扁带没有平衡杆作辅助,难度可想而知。走到一半距离时,随着扁带的牵拉,张亮身体的三分之一被河水淹没。他试着慢慢在水中走了几步,不料一晃掉了下去,现场发出一片惋惜声。他马上进行了第二次尝试,不过很快身体一歪又掉了下去。休息了一会,他开始了再一次的尝试,慢慢地,他的双臂摇摆的幅度更小,身体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摇摆得厉害,终于顺利走出水面。接下来的挑战就显得相对轻松了,他很快走到了桥对面的终点,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其实,圈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来说明扁带行走的难度,但横渡后塘河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挑战,国内还没有人挑战过170米的水上扁带行走长度。”昨天,皮肤晒得黝黑发亮的张亮告诉记者,相比地面上的扁带,水上扁带难度大很多:“那是两个天地,因为水上扁带容易被水流等多种因素干扰。” 记者问他为什么不选择帅气的低难度行走,而是挑战极有可能失败的高难度行走,他一听笑了:“我就爱折腾自己,虽然不完美,但是我挑战成功了,这就是极限运动有意思的地方。” 比技术更难的是心理 张亮,1985年出生于河北沧州。2007年在北京工作时,他在一位外国朋友的带动下,第一次接触了走扁带这项运动。2010年,张亮开始全身心地投入练习,并为此放弃了工作。 “喜欢扁带行走的新鲜、刺激。”张亮说,刚练那几年,他基本上靠看视频自学,然后一个人到北京天坛公园东门外的公共绿地上去练习。先从离地面几米的高度开始,练习在扁带上行走的平衡感。有了基础后,2015年他开始挑战“高空行走”,目前已完成近10次。除了在虎跳峡和海螺沟,他还曾3次在浙江神仙居景区内挑战,难度最大的一次距地面100多米、跨度近200米。 相比技术上的难度,张亮认为,走扁带时,心理上面临的挑战更大,保持心态平稳最难。“在横跨金沙江那次挑战时,我实际上是在失败了8次以后才完成的。”他说,当时由于河水湍急,声音很大,心情很难平静下来。“我看着湍急的河水,感觉岸上的人都是在动的。”中间休息时,张亮和朋友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认真分析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沉下心来才得以完成挑战。 “这项运动可以让我静下心来,专注一件事,并体会其中的快乐,也无形中锻炼了我的意志力,养成了做事细心的好习惯。我还会继续挑战更高难度的扁带行走运动。”张亮向记者表示,“走扁带还是项冷门运动,国内专业练习者最多不超过50人。其实在极限运动中,它是属于门槛比较低的。”相比走钢丝,走扁带设备简单、易于携带,观赏性、挑战性都很强。他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爱好者能够加入体验的队伍,感受极限运动带来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