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警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借力网格化管理新平台,提升社区警务工作水平

江北警方牢筑社区(村)治安防控网

  警官展示装有“E宁波”APP的手机。 记者 崔引 摄

  哪里有宾馆酒店等重点场所,社区民警时时驻点在哪里……通过江北公安分局的后台控制平台,一张密密麻麻的网络图上这些信息一览无余。

  据了解,去年9月,江北区选取了中马、文教、庄桥3个街道试点基层社区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江北公安分局借力这个新平台,初步建成了精确化的信息网、精细化的服务网和精准化的治理网,有效推动了社区警务工作关口前移,全面筑牢了城乡社区(村)治安防控网。

  记者 张贻富 通讯员 林俊 

  细分网络让警力前移

  据江北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姚刚介绍,去年,江北区委、区政府试行基层社区网格化管理试点,完成全区统一的“一张网”建设,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原则,将区域内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行政事业单位、商贸企业等全部纳入,共调整划分网格663个。

  江北公安分局立即将社区警务工作与网格化管理无缝对接,根据全区划分的网格为单元基础,实行分局、派出所、社区网格层级管理模式,以社区民警为龙头,整合流动人口协管员、社区警务协辅警、辖区专职安保巡逻队员、治安积极分子、楼栋信息员等警力资源及群防群治力量,纳入网格员队伍,社区民警管理半径缩小,管理力量目标增加,警力进一步前移。

  科技升级压缩违法犯罪空间

  今年5月,江北公安分局为促进“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和“社区警务e超市”更好地“融合”,投入专项资金升级社区民警工作手机为智能手机,安装使用网格员信息采集移动终端———“E宁波”APP,使社区民警能及时掌握网格员搜集上传的各类信息,布置相关工作任务。

  同时着手研发内部“社区警务工作信息平台”手机应用软件,对社区民警的工作内容、工作轨迹进行可视化、实时化监督,解决了社区民警与网格长信息无法共享及社区民警工作绩效难以量化考核的“硬件”问题。

  姚刚告诉记者,这其实给社区民警加了一道“紧箍咒”,社区民警每天工作时间必须佩带工作手机,去辖区里巡查也必须打开工作轨迹软件,民警去了哪些地方,在分局的后台网络里一目了然,一旦发现民警没有按要求操作,将在考核中扣分甚至通报纪委调查处分。同时,也激发社区民警和网格员走访、收集、录入网格信息的热情和责任心,切实做到随访随录、即录即报和即拍即传式的实时互动信息采集,为信息快速流转处理和全程跟踪督办奠定基础,从源头上压缩违法犯罪空间。

  初步建成“精确化”信息网

  目前,江北公安分局借力网格化管理已筑牢全天候社区(村)治安防控网,初步建成了一张实时收集社情民意的“精确化信息网”。中马派出所自试点以来,社区民警、网格员共走访居民10000余户35400余人次,采集重点信息240余人,不仅在第一时间全面迅速掌握了真实情况,而且在后续调解居民纠纷、化解不稳定因素上起到重要作用,有效解决了“门难进、问题难发现”的长期存在的问题,拉近了社区民警和群众的距离。

  江北分局还初步建成了一张高效处置网格事务的“精细化服务网”。“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实现了社区警务工作从“坐等上门”到“主动上门”的转变,更好地做到了有针对性地为群众解疑释惑,有针对性地预测、预防各类安全隐患,真正实现了对责任网格的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庄桥街道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收集各类信息1865条,处置解决问题1838件,通过社区民警参与调解的矛盾纠纷问题达396起。

  同时,还初步建成了一张有效促进部门联动的“精准化治理网”。在试点工作中,分局各部门积极参与网格事务,打破以往单打独斗的工作局面,提高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效能。去年,庄桥街道在开展群租房突出问题排查整治行动的工作中,通过社区民警、网格员走访,共发现排查出群租房突出问题56条,按照网格事件处置流程,上报区级平台后,通过消防、安监、城管、公安等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合整治,共完成整治群租房59间,行政处罚房主3家,劝离群租客146人,整改群租房面积1960平方米,取得良好整治效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