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霜降,天气转凉,这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冬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人们更熟悉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晴朗的秋夜,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多,而温度骤降,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凝结在植物上,形成了霜。 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在《霜月》中有句,“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 关于霜的典故还有很多,如司霜青女,履霜思亲,白雁有信,拒霜花开…… 【飞霜青女】 霜降是一个拥有神仙姐姐的节气。此女名叫吴洁,又名青女,据说是砍桂树的那位吴刚的妹妹,掌管霜雪的女神。 《淮南子·天文训》有云:“至秋三月,地气不藏,乃收其杀,百虫蛰伏,静居闭户,青女乃出,以降霜雪。”高诱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 这年九月十四日,她下凡来到人间,站在青要山中心最高峰上,手抚一把七弦琴,清音徐出,霜粉雪花随着颤动的琴弦飘然而下,洒在大地上。霜冻雪封,掩埋掉世间一切不洁。 许是始终与寒冷为伴,青女的形象满是肃杀之气,矫情的文人在其中起了不少作用。因为不喜草木摇落,他们就把罪名怪到青女头上。 寒山诗云,“屡见枯杨荑,常遭青女杀”。张先《南乡子》词曰,“血色轻罗碎折裙。百卉已随霜女妒,东君。暗折双花借小春”。无端还添个“妒”名,好像是青女嫉妒百花艳色,非要让霜降大地。姚鼐诗:“今年青女慵司令,九日黄花未吐枝。”菊花没开也是青女的错。多情的纳兰性德也不放过她:“霜讯下银塘,并作新凉,奈他青女忒轻狂。” 还是李商隐的诗流传最广,《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青女和嫦娥都不怕寒冷,跑到月宫里去比较彼此的容颜。 青女也是周迅在《夜宴》里的名字,一个独恋太子的痴女。她有一双孩童般不染尘埃的眼睛,拥有纯澈如夜空的颜色,青绿衣衫,红花翠影,美如画卷。毒发身亡时,周迅用沙哑的嗓音唱,“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她明知太子不爱她,却仍愿一生痴恋。 【白雁有信】 《浔阳记》云:“庐山顶上有池,水池中有三石雁,霜落则飞于此山。”大雁是守时的,沈括《梦溪笔谈》还有一则:“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则来。白雁至则霜降,河北人谓之‘霜信’,杜甫诗云:‘故国霜前白雁来’,即此也。” 据胡道静考证,白雁不是一般的大雁,而是另一种叫“雪雁”的品种。 金人元好问与大雁的渊源最深。在他15岁赴试并州途中,曾碰到一个捕雁之人,向他讲述了一个故事,“早晨捕获一只雁,被我猎杀,不曾想,竟有一只脱网之雁悲鸣不能去,自投于地而死”。元好问感念大雁有情,向捕雁者买了这两只大雁,将它们合葬在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雁丘”。开篇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鸣悲的不止大雁,还有霜钟。《山海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丰山有九口钟,霜降而鸣。 这又是一个神奇的故事,不过意境倒是辽阔深沉。汉王褒《九日从驾》诗:“律改三秋节,气应九钟霜。”晋郭璞《九钟》诗:“九钟将鸣,凌霜乃落,气之相应,触感而作。” 渺渺飞霜夜,寥寥远岫钟,这就是“霜鸣”。郑刚中说:“酒凭孤枕聊成寐,寒入霜钟更觉清”。陆游说:“肠断市桥月笛,灯院霜钟”。 还是李白旷达,他在山中听蜀僧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听了蜀僧的琴声,心中畅快,如遇知音。余声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不觉天色将晚,秋云重重。时间过得真快。 【履霜思亲】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露以润草,霜以杀木。 《诗经·魏风·葛屦》诗云:“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葛屦是葛丝编的草鞋,履霜而知寒,因此才有乐府琴曲《履霜操》。 《履霜操》传为尹吉甫之子,伯奇所作。伯奇无罪,而尹吉甫听信了后妻谗言,疑其不孝,把伯奇赶出门。伯奇采芰荷为衣,采萍花而食,清早履霜而自伤,援琴而鼓之:“履朝霜兮采晨寒,考不明其心兮听谗言。孤恩别离兮催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痛殁不同兮恩有偏,谁说顾兮知我冤”。曲终,投河而死。 北宋范仲淹一生只弹奏此曲,人称范履霜。 《诗经》里,人们更熟悉的仍然是《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是芦苇,“平波不尽蒹葭远,清霜半落沙痕浅,烟树晚微茫,孤鸿下夕阳”;“蒹葭淅沥含秋雾,橘釉玲珑透夕阳”;“霜落蒹葭白,山昏寒露生”。霜、露、水、蒹葭合在一起,是独属秋天的景色。 在鄞州做过县令的王安石曾言,“新霜浦溆绵绵净,薄晚林峦往往青”。说的也是霜降以后景象。浦溆指水边,宵露珠零,风刀碎剪,可怜青青草,绵绵思远道。 独怜曹禺笔下名叫陈白露的女子。她是属于夜晚的精灵,高级交际花,游刃有余地周旋在巨商富贾身边,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直到青梅竹马的恋人将她唤醒,但她却做不出任何改变。剧作家说,“习惯,自己所习惯的生活方式,是最狠心的桎梏,即使怎样地羡慕自由,怎样憧憬着情爱里伟大的牺牲,也难以飞出自己生活的狭之笼”。于是,只属于夜晚的白露只能悄然无声地湮没于黑夜,当日出太阳升起时,她就消失不见了。 【拒霜花开】 拒霜花指的是木芙蓉。因不惧霜寒,古人多爱。宋人杨万里的“莫嫌开最晚,元自不争春”,直接用上了梅花的台词。 《锦绣万花谷》中说:拒霜花,树丛生,叶大,而其花甚红。九月霜降时开,故名拒霜。 芙蓉花的“司花男神”是范成大。晚年退隐故里苏州的他,在上方山下,石湖之畔,随地就势筑亭建榭,遍植芙蓉,写有《携家石湖赏拒霜》《窗前木芙蓉》等。“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后人谓芙蓉二妙:美在照水,德在拒霜。一身正气,凌寒不惧。 还有一个有关木芙蓉的故事———洛阳城外的一座小宅院里,两位鬓角花白的老者正饮酒赏花。院子中的木芙蓉花是从巴蜀 移栽过来的,在洛阳可谓难得一见。花开如人脸盘大小,颜色粉艳。两位老者是北宋年间名噪一时的人物:开封知府的韩维,以及三朝元老司马光。因不支持王安石变法新政,他们离开了帝都汴梁,在洛阳郊外谪居。 韩维以木芙蓉为题,一口气写了五首绝句出来。司马光也用相同的韵脚,逐一唱和。报国之心无处施展,司马光觉得自己就像秋风中的木芙蓉:“北方稀见诚奇物,笔界轻丝指捻红。楚蜀可怜人不赏,墙根屋角数无穷。”然而真就此消沉下去吗?纵然已将近六十岁,司马光为国事鞠躬尽瘁的心思丝毫不减。一边编写《资治通鉴》,一边不忘关注朝中事态,看看木芙蓉迎着秋风傲然绽放的姿态,司马光如有所悟,笔锋一转,下一首诗写得满怀豪情:“平昔低头避桃李,英华今发岁云秋。盛时已过浑如我,醉舞狂歌插满头。”在此之后,六十余岁的司马光终于重返京城,出任丞相,为国效力直至逝世。 记者 顾嘉懿/文 章丽珍/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