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关注的新高考选考成绩揭晓。同时,作为6月高考必考科目的语文数学《考试说明》新鲜出炉。 对于新高考给予第二次选考机会,考生是否要充分把握?考生个性化成绩单如何分析利用?满分达150分的语文数学和往年相比有何变化?考生又该如何积极备考?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了我市多所高中的专家,请他们解读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 新高考选考成绩揭晓 记者了解到,效实中学、宁波中学、镇海中学等几所名校,这次考生总体成绩都不错。普通高中也出现了学生拿满分的科目,中档学校偏文学科成绩相对较好。 比如,宁波中学今年有350余名高三学生,今年10月参加考试的科目近千科次。据悉,成绩揭晓后,总体情况还不错。其中出现了三门选考课都是满分的学生,不过是个位数,这些学生因此将有更多时间集中精力复习语数外了。同时,选考科目中单科满分的也有近百科次。 即使不是老牌的重点高中,普通高中也有学生拿到某些科目的满分,如政治、地理、生物等学科。“能拿到满分,其实还是挺厉害的。拿到满分的同学,这门功课差不多就可以先放一放,攻克其他学科了。”李惠利中学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按照规定,高考选考科目,也就是高考科目是学考的70分再加上加试30分题目,划21个等级,以学考合格为前提赋分,合格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得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各个等级人数比例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 那么,这次到底考得怎么样呢?不仅是学生,每个学校情况也不一样。比如一些普通高中,偏文的学科整体成绩都不错,但是像物理、化学这样的选课,成绩属于一般。 第二次考试机会要不要用 新高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权,其中包括考生每门课的选考有两次机会。记者了解到,对于第一次选考没获得满分的学生,究竟要不要充分利用第二次机会,也颇让家长和学生踌躇纠结。 记者采访多所学校教务老师,他们普遍认为,要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具体分析,再决定是否用足第二次机会。 老师们列举了几种情况:比如学生已经考了97分这样的高分,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生不会再考第二次,“因为再花更多时间也只有3分的提升空间了,不妨将这些时间花在其他学科上”。 此外,考了94分、91分这样的分数,如果学生原来水平的确很高,这次是没有发挥好,可以再尝试一次,但最后也是根据家长和学生商量后再决定。也有平时成绩一般的学生,这次考了80来分,也许经过努力也不一定能提高多少分,就不一定建议学生再考第二次,而是集中精力攻克其他学科去。 有位老师还介绍了一种情况:“在选考七选三的科目中,也有三门课考了290来分的学生,但是这个学生在语数外中有一门课比较薄弱,我们会建议他留出时间针对这门薄弱课加强复习,因为这样更有提升的空间。” 总而言之,专家建议家长和学生可以从这两方面来考虑:“首先要看这次选考的成绩是否与平时成绩匹配,如果不匹配,看学生学习发展的可能性,接下去的努力是否可以获得更优秀的成绩;也有学生确实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建议学生再去考一次。” 认真分析个性化成绩单 和传统高考不同,我省新高考还推出了学生选考后个性化成绩报告单。这份成绩单到底长啥样?有什么功能?记者请学校提供了几份不同类型的个性化成绩单,并请老师分析。 这些成绩单,不仅提供学考等级、选考等级赋分的成绩信息,还根据考生每题得分情况提供知识、能力方面的诊断信息。 诊断信息内容包含试题得分情况、学科知识掌握情况、学科能力情况、考核目标达成情况四个方面,具体到某道试题、某个学科知识点、某项学科能力,以及“理解”、“掌握”、“综合应用”等考核目标,由低到高分Ⅰ、Ⅱ、Ⅲ、Ⅳ、Ⅴ五个层级,反映考生个人在全体学生中的相对水平。例如,其中第Ⅲ级为平均水平,对应掌握率在全体学生平均值上下各10%的学生。这一级以上按人数再平分为第Ⅱ和第Ⅰ两层级,以下分为第Ⅳ和第Ⅴ两层级。 在一份赋分为73分的生物试卷上,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这名考生在“细胞的结构、代谢、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个知识点为第Ⅳ等级,学习得较差;“染色体与遗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为第Ⅴ等级,学习得最差。此外,这名学生的学科能力从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理解与表达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几方面依次减弱。 专家告诉记者,学生一定要认真分析这份个性化成绩单,尤其是准备第二次参加选考的学生,“通过诊断报告中细致而立体的参照信息,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本次考试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能力,尚未掌握哪些知识、能力,以及知识、能力的掌握程度。” 学生和老师可利用这些诊断信息,结合自身实际和平时成绩,正确分析、总结,以改进今后的学习和教学。 记者 李臻 ■相关链接 如何备考语文数学? 宁波中学名师为考生支招 语文、数学是6月份普通高考必考科目,满分均为150分,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也备受师生和家长关注。日前,浙江教育考试院发布了2017年语文数学科目《考试说明》。 和去年相比,语文数学《考试说明》有哪些变化?新高考背景下师生又将如何备考?昨天,记者邀请宁波中学经验丰富的名师对语文数学《考试说明》进行了解读。 语文使用新教材,重视传统文化经典 宁波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陈恬介绍,从新鲜出炉的2017年语文《考试说明》来看,与往年相比,无论是题型还是考查的内容,没有大的变化。 “但这届学生是使用苏教版新教材的第一届,因此教材的微调使得考试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陈老师说。 其中,最直接的表现是“古诗文背诵参考篇目”的变化,删掉了《季氏将伐颛臾》《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秋声赋》《锦瑟》和《蝶恋花》,新增了《论语》(规定的背诵篇章)《陈情表》《五人墓碑记》和《氓》。 陈老师建议学生在备考时,可在专题复习的同时,兼顾课内,一方面落实课内古诗文背诵篇目,另一方面夯实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语言文字应用增加了“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考点,这个考点已经好几年没有出现在高考考试说明中,很有可能会出现在选择题或语言应用表达题上。 “而对‘传统文化经典’这个考点的阐释上,增加了‘如《论语》’这几字,说明我们仍应加强对《论语》的重视,在把握《论语》的基础上,辐射其他文化经典。”陈老师强调了传统文化经典这部分内容。 2017年语文高考满分为150分,但目前各校语文老师仍没见到语文样卷,陈老师表示:“题型与分值的变化还有待样卷出来,做进一步解析。” 数学文理合卷,考查基础试题将增加 卢仲芳老师是宁波中学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长。他说,2017年数学《考试说明》强调既考查考生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等),又考查考生的“五能力”(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运算求解、数据处理和综合应用等)。 新高考方案最大的变化是文理不分科,和往年高考不同的是,2017年数学卷是文理合卷。“由于2017年数学卷文理合卷,考试要求有所降低。”卢老师进一步解释,比如知识要求中的理解层次由2016年的“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变为“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理性认识”。预计考查数学基础的试题有所增加,但对数学能力考查的要求不会降低。 卢老师对备考的学生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要讲究实效,夯实基础。学生可以对照《考试说明》,把握自己对每个知识(尤其是主干知识)板块的掌握情况,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通过系统的针对性训练,熟练掌握问题的变换、转化、代换、化归等常用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卢老师的第二点建议是“重视运算,规范答题”,“在复习过程中加强数学演算强度,提高运算能力,做到会而全对;注意解答题的答题规范性,争取多得步骤分,避免对而不全。” 最后,卢老师建议学生要“注重通法,提升能力”,复习中应注重解题的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通过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拓宽解题思路,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强调解题后的反思,做到举一反三。 记者 李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