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董定源在制作桥模。 |
 |
董定源带着自己制作的“灵桥”在灵桥前留影。 |
 |
董定源用锯子将画好的木料锯出雏形。 |
 |
董定源将几个零件组装在一起,“灵桥”侧面的雏形就出来了。 |
 |
董定源的工作室是自家的自行车库。 |
 |
董定源和他做的桥模。 |
上月起,由宁波市委外宣办、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宁波市摄影家协会主办的“2016‘宁波,常有新变化———留住最美瞬间’摄影大赛”启动,摄影师崔引向“留住最美瞬间·活力宁波”版投了一组照片———董定源做出了20多座宁波人最熟悉的桥的模型,那些桥连起了三江六岸,也勾起了老宁波的记忆。 7平方米大小的车棚改造而成的工作室略显拥挤,工作台上堆着各色工具和半成品,一旁的收音机里播着《妈妈的吻》《送战友》《枉凝眉》……除了家里之外,这是72岁的董定源平时待得最多的地方。周围的邻居说,老人有时在里面一待就是五六个小时。就是在这里,老人“捣鼓”出了灵桥、甬江大桥、鄞江桥、张斌桥、院士桥、外滩大桥,还有今年6月刚通车的澄浪桥。 董定源曾在位于鄞州姜山的造船厂、鄞州鼓风机厂工作过,还有一身木工手艺。去年退休后,他动起了做模型的脑筋。“我也不会搓麻将,闲下来没其他事可干,不如干回自己的老本行。” 刚开始,董定源做的是船模,他把自己见过的、造过的船“依样画葫芦”地做了一遍,“蛮有成就感”,就又把目光投向了宁波各具特色的桥。 身为老宁波,董定源对宁波的桥,尤其是灵桥、张斌桥、鄞江桥、甬江大桥等地标性桥梁了如指掌,“比如灵桥,全是铆钉连接”。但每次动手制作模型前,他还是会跑到实地再去看一看,将每座桥不同的特点拍照存档。至于像外滩大桥、澄浪桥等新近竣工的桥,他更是从桥开始打桩就一直关注。 因为财力有限,董定源在制作桥模时“挺抠门”的。用到最多的原材料———木板,多是从别人家装修的废弃物中捡来的,模型上的桥索则是直接从自家的旧自行车轮毂上拆下来的。 从去年至今,董定源已经做了20余座桥模,现代的、古代的,囊括了宁波几乎所有排得上名的大桥。虽然做桥模的时间不长,但他的手艺令人惊艳。每次他把这些桥模拿到社区里去展示,总能赢得大伙儿的啧啧称奇,宁波锡镴器博物馆还曾专门为他开设过“甬上船模桥模作品展”。 记者 石承承/文 记者 崔引/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