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教育·广角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2月03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养浩然正气 润书香校园

鄞江镇中心小学:诵经典读国学

  不久前,全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领导来到鄞江镇中心小学考察指导,评审组专家们从课堂教学、校园书法文化建设、书法教育研究等十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对于学校的书法教育,专家们给予了一致好评。

  “鄞江镇中心小学的书法教育工作没有花架子,学生书法活动丰富多彩,几十年的书法教育深入、扎实、丰富、厚重。”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所农村学校得到专家们的青睐?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位于海曙区的鄞江镇中心小学。

  国学文化遍布校园

  和鄞江古镇一样,鄞江镇中心小学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已有110年历史。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持“养浩然之气,正做人之本”的办学理念,育人育行。

  在学校正门处,校门围墙上的三字经清晰可见,让人情不自禁地诵读着走进校园。

  进入校园,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六根学校特意定制的六艺柱,分别代表“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柱重新诠释了学校的养正课程。

  学校教学楼整体设计像鄞江蜿蜒流动的樟溪河,每一层楼的长廊都有不同主题的文化。如一楼廊道主题定为鄞江特色,通过图文详细介绍了鄞江堰的诉说、桥的故事、石的足迹、庙会记事,充分展现了传统文化。

  在学生的活动空间里,也体现着“课程”文化,如文舒园里舒展的论语书简,智享园里巨大的象棋盘……学校校园文化的设计,处处体现着教学理念,让一草一木、一墙一石都在传情,而且在搬迁过程中,把原来的墙、石、树、凳都搬到新学校,让他们焕发新的活力。同时经过一年精心打造的养正馆,内部设有聚墨斋、玺坊、中和堂、丝韵坊、博弈阁、古籍阁等课堂。聚墨斋是孩子们学习书法的乐园;玺坊是孩子们钻研篆刻技艺的一片天地;中和堂主要培养孩子们的国学素养,他们在这里谈古论今、吟诗作对……

  新课改让学校质变

  作为全国写字教学先进集体、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实验学校、沙孟海书学院实验基地、宁波市首批艺术特色项目学校(书法)、宁波市先进书法实验学校、宁波市艺术特色学校,20多年以来,学校一直以书法教育为突破口,不断深化书法教育,传承书法传统文化,切实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意志毅力以及书法艺术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2009年,学校建立了非物质文化———泥雕传承基地,为了传承泥雕艺术,兴建泥雕专用教室,泥雕作品展览室,以社团活动课的形式传授各种泥雕技法,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保留了学校的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叶杰军校长表示,学校以“绿色养正”新课改为龙头,提出“教研活动创新化”的做法,积极实践社团活动课程化,目前已在实验年级全面实施“绿色养正”课堂教学。

  学校的课程名为“童蒙养正”课程,分为“童蒙”课程(基础性课程)和“养正”课程(拓展型课程),其中养正课程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新六艺课程,逐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设置。

  目前,学校探索开发了品德主题整合课、地方主题整合课、社团活动课、实践活动等整合课程。

  社团课程,让教学更有深度

  每逢周四,是学生最兴奋的一天,在这一天,他们可以自由选择社团课程。

  鄞江镇中心小学是由中央公益彩票资金资助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实践基地。本学期,学校不仅保留了舞龙、泥雕、篆刻、威风锣鼓等传统优秀社团,还新开设了壁球、武术、足球、拳击、经典诵读等新兴社团。目前,该校的社团数量多达60余个,内容涉及体育、艺术、文学、科技等各个领域。

  在养正馆中和堂内,36名身穿民国服装的学生,正席地端坐在各自的长案前,每人手中拿着一本小学国学经典教材《国学》,齐声诵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36张嘴同时张开,清脆的读书声,开始直耸云霄。

  “经典诵读活动,能够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小学生幼小的心灵。”负责该社团的郑海波老师说,让孩子们从小诵读国学,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在一旁的玺坊内,许多身着校服的学生们,正围在一张书桌前,认真地听一位老师讲解:“大家看,这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印方,这和我们中国人讲究正、大的思想是一致的。”原来,这群学生正在学习如何篆刻。“篆刻不仅能够提升孩子的艺术修养,还能磨练他们的耐性。”负责该社团的李达老师说。

  “所有社团,都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叶杰军校长告诉记者,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特长,助力未来。

  戴巧泽 朱尹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