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教育·广角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2月10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字号“缸鸭狗”走进海曙广济中心小学,与学校合作开展饮食文化课程

让小学生记住“舌尖上的宁波”

  胡海翔 摄

  老字号“缸鸭狗”走进小学校园,会起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日前,广济中心小学“小太阳饮食文化课程”正式启动。以校园食堂为基地,老字号大厨来上课,美食文化家长做课程顾问,孩子们将体验到更多“见得到、摸得着、吃得到”的本土文化。

  美食之旅推出四季主题

  “小太阳饮食文化课程”借用一把饮食的钥匙,勾勒出“舌尖上的宁波”,从而开启别具宁波特色的传统文化之旅。实践活动以四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为节点,推出“喜闹元宵”、“端午裹味”、“中秋寄月”、“冬至数九”四季主题。

  这次,学校请来了宁波知名小吃“缸鸭狗”和饮食文化顾问团队,宁波市缸鸭狗食品有限公司是市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通过“缸鸭狗”进校园,学生进“缸鸭狗”双向互动,开展系列美食之旅课程。学生们在课程中了解食物的缘起、材料、制作流程,同时每人做几道与节日相关的点心、小吃等,引领他们在实践中了解宁波的传统文化,体验传统美食,感受传统节日的美好。

  五年级学生家长柴隆是此次校企合作的牵线人。柴隆著有甬上第一本饮食文化小品《宁波老味道》,对宁波地方民俗和传统文化颇有研究。“宁波文化不只是天一阁的藏书和北仑港的大港文化,吃文化也大有学问。”柴隆说,他跟缸鸭狗公司董事长陈开河都很想为饮食文化的传承尽点力。希望这些“见得到、摸得着、吃得到”的课程能帮助孩子们家守住“舌尖上的乡愁”,今后无论身处何方,都能记起小时候的家乡味道。

  为了开好这门饮食文化课,缸鸭狗董事长陈开河和校方花了很多心思,两个团队弄了好几次思维导图,最终确定了适合学生的课程方案。“我希望上课不是搓个汤圆就结束了,而是深入了解这碗汤圆所承载的历史、制作工艺、风俗、情感等,通过感知食物的温暖与美好,让孩子们懂得生活美学。”陈开河说。

  以食为媒传承地方文化

  其实,早在2015年9月,广济中心小学就推出了《传统美食制作》选修课。当时,学校调查发现,不少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偏弱,有的甚至不认识青菜、河鲫鱼。为扭转这种状况,学校决定从教学生学会烹饪入手,希望学生们能够传承中国的美食文化,尤其是宁波地方美食文化。选修课一经开出,就成为全校最热的课程之一。在推出美食特色选修课的同时,学校还规定每个学生每学期必须学会一道传统美食制作。

  校长黄铁成介绍,原先的美食选修课是食堂大厨当老师,这次将老字号的大厨也引进校园,可谓“升级版”。“老字号大厨不仅能制作地道的美食,而且从一碗汤圆入手,从选材、浸泡、磨浆,到压榨、制馅、包制,将‘舌法上的匠心’传达给学生,这本身就很有教育意义。”黄铁成补充说,“现在的很多孩子不懂吃文化,有好吃的就端到自己面前,没有长幼有序的概念。我国积淀的优秀餐桌礼仪文化也需要传承,我们要在一定的仪式感中,教会孩子感恩食物、关怀长辈,这种教育润物细无声。

  选修过美食制作课的学生陈逸伟说,美食制作课已成为他最喜欢的一门课。以前,每次爸爸妈妈不在家时,他只能吃泡面,现在不仅自己能解决吃饭问题,每到双休日,还能给爸爸妈妈露一手。

  据了解,学校将把饮食文化课程延伸为贯穿全年的文化节,将饮食文化课放到“无边界”的社会大环境中。在传统节日期间,学校将带着学生走出校园,到全市各类文化场所,参与民俗文化娱乐活动,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学校还计划通过制作美食宣传窗、拍摄饮食文化微视频等多种形式,把传统经典送到每位学生的心里。

  戴巧泽 池瑞辉 朱尹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