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经济·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去朗霞喝一碗热气腾腾的干大林豆浆

  近日,记者遇到一位来自慈溪的朋友陈女士,聊起非物质文化遗产———朗霞豆浆,她赞不绝口,说一些食客专程开车去余姚朗霞品尝。朗霞豆浆真有那么好喝吗?上周一,记者邀陈女士一起去朗霞体验。

  寻常乡镇小店 却是非遗传承基地

  听说朗霞有家干大林豆浆店的生意相当红火,每天卖完后就不再供应,为了喝上一碗热豆浆,记者上午8点出头就到了朗霞。这家店在朗霞老街上,并不显眼,招牌“朗霞干大林豆浆”也很低调。陈女士低声告诉记者,正在冲豆浆的是老板娘林建芬,豆浆店旁边是一家包子店,听说是她的家人开的。

  看上去,这是一家非常普通的乡镇餐饮店,有年头的平房,里面摆放着几张木桌子,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挂着“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朗霞豆浆制作技艺”的证书。只见来店的顾客,多数会点上一碗豆浆,再去隔壁小店买上一屉小笼包,然后坐下来,倒上一小碟醋,开始慢慢享用。记者后来了解到,隔壁包子店是老板娘的哥嫂开的,两家店生意互补。吃客们表示,包子的味道也很不错,搭配豆浆刚刚好。

  店铺外,豆浆现煮现卖,煮豆浆的桶很特别,底部是铁质的,直接架在火上烧,而上半部则是木质的。老板娘解释,上面木质,下面铁质,烧煮豆浆更可口。木桶里的豆浆一直在沸腾,老板娘一勺一勺舀上来直接冲泡在调料上。老板娘说,他们店有四种口味,分别为咸味、甜味、牛肉味和羊肉味,而羊肉的口味更佳。记者点了一碗羊肉豆浆,陈女士点了一碗经典咸豆浆。

  热豆浆端上来后,过了三五分钟,豆浆逐渐变得浓郁,看上去像刚出锅的鸡蛋羹,用调羹轻轻一舀,明显可以看到豆浆已经凝结成冻状。羊肉豆浆的碗底加了不少碎羊肉,豆浆的清香和羊肉的鲜美融合在一起,非常独特,而咸豆浆豆香味浓郁,又不见豆腥气,舀一口品尝,的确十分可口。

  美食规矩 泡豆要根据气温调整

  说起干大林豆浆店的经营故事,老板娘林建芬在张罗生意的间隙对记者说,她和干大林是夫妻,都是朗霞人。他们是从1987年开始正式开店的。

  林建芬告诉记者,豆浆店早晨5点多就要开门营业,因此每天凌晨就开始劳作,在诸多的工序中,林建芬认为浸泡豆子这个环节非常重要,豆子浸泡时间过长或者过短,都会影响到豆浆的口味。而这个主要还是靠经验。一般情况下,夏天浸泡三四个小时就够了,而冬天可能需要30多个小时,而其中的变化,要根据气温来调整。豆子打磨以前都是手工操作的,现在每天的供应量很大,因此只能用机器打磨。还有,煮豆浆也很重要,生豆浆不时添加,煮开后边滚边卖,木桶里的豆浆都能保持动态平衡。林建芬认为,店里顾客多,都是现煮现卖,豆浆都是火候刚刚好,因此又香又嫩。

  一般每天都卖出500多碗,卖完就要等到第二天了。因为豆浆的制作步骤较多,急也急不得,如果浸泡不充分,就会影响口感。如果备料过多,卖不完会浪费,留到第二天则会影响品质,因为店里一直都是每天定量供应卖完就收摊。

  绝技已经传承给了下一代

  记者采访时,干大林一直在店里忙活。说起朗霞豆浆的来历,还要从干大林的师傅徐国香说起,徐国香17岁就继承父业,做的豆浆,刚冲好时,形如一碗鸡蛋羹,闻起来清香扑鼻,鲜美可口,朗霞豆浆的美名也随之远传。徐国香传艺规定,一斤黄豆出20碗豆浆,多一碗就会影响到品质。干大林传承了师傅的绝技,并结合现代口味,自创羊肉豆浆和牛肉豆浆,在朗霞老街干大林豆浆店。

  对于干大林豆浆的制作秘诀,干大林介绍,黄豆是重要食材,选择生长期长,颗粒饱满,出浆率高的毛豆。第二是水,用水必须选择无污染的水。三是火,用木柴烧,因为柴火容易控制火候,需要大火时可以加足木柴,过头时可以减少木柴,因为豆浆边滚边卖最好吃,没烧滚的豆浆有毒,滚过头的豆浆影响口感,所以必须控制好火候。最后,是调料,豆浆的配料很有讲究,酱油中要含一定比例的醋,外加小葱、胡椒粉等佐料。

  现在,干大林夫妇上了年纪,他们的绝技已经传给了下一代,他们的子女在余姚市区开出了新店,而干大林夫妇仍在朗霞打理这家店。他们告诉记者,余姚市区开家店,可以让慕名而来的外地食客更加方便。而朗霞这家店开了很多年,热豆浆都是2元一碗,加了肉收8元一碗,附近有很多老顾客,都喝惯了干大林豆浆,这家店肯定要经营下去。

  记者 谢昭艳 文/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