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先是温暖小阳春 后有冬雷滚滚来

冬至打雷,宁波1965年也发生过

  漫画 章丽珍

  昨日冬至,冬雷震震来“助兴”。有多罕见?市区上次出现冬至打雷的现象是1965年,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

  冬天打雷并不属于“异象”

  不知你昨天有没有听到隆隆的雷声?市气象台说,昨天下午我市市区、北仑、象山等地出现了短时强降水、雷电天气。

  冬天打雷,这种事不应该只出现在诗词歌赋中吗?汉乐府民歌《上邪》中的那句“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流传甚广,也让不少人以为,冬天不会打雷,夏天不会下雪。

  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程明说,冬天打雷,只能说是少见,不能说是“异象”。此次打雷的原因是,近几天宁波地面暖湿气流较强,正好与长驱直入的冷空气相遇打了一场阵地战。当暖湿气流与冷空气对峙,其他气象条件又符合时,就会出现打雷的现象。所以冬天打雷不过是一种天气现象,与时令基本无关。

  我国民间有“冬天打雷雷打雪”之说,其意是,冬天打雷说明空气湿度大,易形成雨雪;民间还有“冬打雷,十个牛栏九个空”之说,意思是说,冬天打雷,暖湿空气很活跃,冷空气也很强烈,天气阴冷,冰雪多,连牛都可能被冻死。

  气象专家表示,“冬打雷”只说明当时天气为冰雪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与后段时间是否出现低温冰雪天气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家畜是否遭受冻害除与冰雪严寒期的持续时间有关外,主要取决于人们采取的防寒、防冻措施。

  昨天碰巧是冬至,那也只能说是更为少见,宁波上一次出现冬至打雷的现象是在1965年,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

  最高气温破37年来纪录

  昨天天气的少见,不止冬雷震震。

  张程明说,在冬天,大多数时候空气寒冷干燥,大气层结稳定,通常是以晴冷天气为主,雨日较少,雨量较小。尤其是对冬至这样特定的日子来说,下雨的概率只有40%左右,其中达到中雨以上的只有10%上下。

  就在昨天,我市市区、北仑、象山等地出现了少见的短时强降水,空气湿度也居高不下,维持在80%~100%。

  究其背后的原因,还是暖湿气流在“作祟”。

  暖湿气流的强盛,还直接导致昨天我市气温偏高。据市气象台消息,昨天市区最高气温达到21.2℃,刷新历史同期最高气温纪录,之前的纪录出现在1979年,气温为20.6℃。

  不过,随着较强冷空气步步逼近,“脱轨”的天气也将逐渐恢复正常。今天我市就将雨止转为阴到多云,明天多云到晴;今天市区最高气温“一泻而下”,直接跌到9℃~11℃,甚至连昨天的最低气温14℃都不如。

  从目前的预报看,在本轮较强冷空气影响下,我市过程降温幅度可达8℃~10℃,最低气温将出现在24日早晨,预计只有3℃~5℃,山区仅有0℃左右。

  记者 石承承 

  ■新闻链接

  今年“冬至”缘何来“早”一天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12月22日才应该是冬至,但是今年的冬至却是21日。这是为什么,天文专家给予了解释。

  据了解,24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个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介绍,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天,因此每个节气在公历年中的时间段平均约为15.25天,其起始日期大体上也是固定的。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并不均匀,而且历年的长度也不同,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因此节气的具体时间就会有微小的变化。

  对于同一个节气,每年都要比前一年滞后6小时或5小时,遇到闰年则要在此基础上提前24小时。这样,在日期上的反映是,同一个节气在平年与前一年保持不变或滞后1天;在闰年与前一年保持不变或提前1天。这样一来,同一个节气的起始点就有3个不同的公历日期。

  以冬至为例,就有12月21日、12月22日和12月23日这三种情况。据统计,1841年至2100年这260年中,这三种情况出现的年数分别是75次、168次和17次。

  记者翻阅天文年历发现,21日为冬至上一次发生在2012年,再下一次则发生在2020年。

  据新华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