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1月20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底子”宁波人小年夜怎么过?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宁波人俗称的“小年夜”。

    被称为“小年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传统意义上的过年,就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者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开始的,一直延续到次年正月十五。

    在这个重要性仅次于除夕的日子,人们都在忙些什么呢?

    祭灶

    说起腊月二十三,最核心的习俗就是祭灶。因此,这一天也被不少人称为“祭灶节”。

    过去,家家户户用的多是砖石结构的灶台。灶台上方贴一张16开纸张大小的灶神神袛,上绘一座宫殿,名为“广德宫”;中间为灶神神像,下面有5个小孩捧着铜钱、元宝,寓意“五子登科”、“招财进宝”;左右两侧分别写着“上天奏好事,下地降吉祥”。

    灶神“坐镇”厨灶,将一户人家过去一年里发生的大事小事看在眼里,就等到腊月二十三这天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人们自然不希望灶神将发生在自家的磕磕绊绊的事告诉玉皇大帝,以免遭受惩罚,于是就有了祭灶的做法。

    祭灶的仪式非常简单,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杯清茶、两支蜡烛、三炷清香、四碟小菜,其中小菜以豆腐、黄豆芽等素菜为主。

    祭灶和其他祭祀不同的是,用的是清茶,而不是酒。据传,灶神曾向玉皇大帝状告酒神酿酒浪费民间粮食,而玉皇大帝在下凡畅饮人间酿的酒后,觉得十分甘美,便判灶神错告,并罚其永远不得饮酒。

    祭灶时还有一件必不可少的东西,那就是祭灶果。各地用来祭灶的一般都是又粘又甜的糖果,如民谣所唱“二十三,糖瓜粘”。我们现在看到的“祭灶果”是由黑白麻片、红白蛋、红白糕、黑白吉(冻米糖)、油果等组成,最大的特点就是甜。

    除了祭灶,过去民间还有请人“跳灶舞”的习俗:没有固定的音乐,舞者就踩着鼓点起舞。起源是这一天火神要去四处放火,济公知道此事后就化身美女,跳舞迷惑火神误了放火的时辰,求得民间的平安。

    扫尘和谢年

    祭完灶神,吃过“祭灶果”,大家就要开始忙碌起来,为迎接大年三十的到来做最后的准备,就像民谣里唱的:“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白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

    所谓“扫房”,也就是掸尘,做大扫除的意思。

    实际生活中,扫尘的日子并非一定要在腊月二十四,很多人家早从过年前半个月就开始做大扫除。只是有一点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家中有谢年的习俗,那么扫尘的工作就必须在谢年之前完成。

    谢年,也被称为“送年”,一般会在祭灶后到除夕前一两天完成,也是一年中祭祀最隆重的一次。

    谢年所用的祭品,一般都是六色,如六杯酒、六碗茶、六碗饭、六样菜、六种甜点,取其吉祥的寓意;

    和祭灶的简单相比,谢年的供品要丰盛很多,包括全鸡(公鸡)、全鹅(不得用鸭)、猪头(“利市头”),鲤鱼(活的金色雄鲤鱼),年糕等带有发财、年年高升、年年有余寓意的食物。

    过去,很多商家会把谢年和吃年夜饭结合起来,其中有几道菜是必不可少的:一道是鸡汁青菜年糕汤,寓意“来年油水多,年年高”;一道是烤麸,寓意“呼呼响”富起来;还有一道是黄豆芽,示意子孙兴旺、称心如意。

    记者 石承承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