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2月0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0.59/10万

每年逾59万人死于肺癌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0.59/10万,死亡率为163.83/10万。全国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第1位的是肺癌,每年约59.1万人死于肺癌。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副主任陈万青4日介绍,根据2016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的全国各登记处恶性肿瘤登记资料,国家癌症中心近日发布《2013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全国2013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368.2万例,死亡病例222.9万例。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食管癌约占全部肿瘤新发病例的66%;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是主要的肿瘤死因,约占全部肿瘤死亡病例的70%。

    肺癌可谓肿瘤中的第一杀手。报告显示,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排第1位的是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73.3万,其中男性48.9万;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第1位的也是肺癌,每年死亡病例约59.1万,其中男性约40.2万。

    陈万青4日介绍,2013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与2012年基本持平,男性发病相对高于女性;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而死亡率则是农村高于城市。此外,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约为10.8万,上升趋势明显,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5位,近10年来每年发病增幅接近20%;男性前列腺癌发病上升较快,每年发病约6万人。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全球每年有880万人死于癌症,占全球每年死亡总人数近1/6。陈万青介绍,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总体呈增长趋势。在184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总体而言位居中等偏上水平,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21.8%。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不断改变,我国肿瘤防控形势严峻。

    2017年,由国际抗癌联盟推动的世界癌症日主题是“我们能,我能战胜癌症”。世界癌症日官网给出了6个癌症危险因素:吸烟、饮酒、环境、不健康饮食、不运动和致癌因子。

    专家建议重视癌症筛查

    记者在北京、湖南等地了解到,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癌症的诱发因素越来越多,目前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专家建议,重视癌症预防与筛查工作至关重要。

    据北京市肿瘤防治办副主任王宁介绍,目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并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25岁以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较低,25岁后开始逐渐升高,55岁以前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55岁以后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湖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段华新教授指出,人口老龄化、生活压力、环境污染、基因变异,导致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癌症患者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癌症是一种慢性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段华新认为,选择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癌症的关键,包括坚持合理健康的膳食结构、加强体育运动、控制吸烟、远离二手烟、限制饮酒、定期体检。

    湖南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主任欧阳取长建议,重视癌症筛查至关重要,一些癌症患者发现病情时已经偏晚,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比如,乳腺癌是一种不断恶化的疾病,总体上病情发现得越晚,患者出现全身性转移的可能性越大,治疗越困难。乳腺癌的预防及早期发现十分重要,建议高龄未婚、高龄初产者、有家族乳腺癌发病史的人群及时进行乳腺癌检查。

    肿瘤诊疗新手段频出

    专家指出,未来,多学科融合治疗肿瘤将成为大势所趋。

    湖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向华教授指出,多学科治疗肿瘤能最大限度避免局部治疗的弊端和疏漏,优化出最适合患者的方案,对病情复杂患者的诊疗效果更为明显。

    向华说,介入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可作为肿瘤手术前的辅助治疗,也可以作为术后预防复发和转移的治疗。随着新药物、新材料等不断研发,当前介入治疗术已涉及全身各个器官,适用于颅脑、肺、肝、胆等的灌注化疗和栓塞、肿瘤等。据介绍,目前,肿瘤微创介入包括热消融、冷消融以及化学消融等方法。对于肝癌患者可以实施微创介入手术。

    向华告诉记者,介入医生通过患者大腿处1毫米的针眼插入肝动脉一根极细的导管,注入造影剂,使肝癌染色显影,再经导管引入一条更细的微导管,插进肿瘤血管,注入栓塞剂,遏制住肝脏血供使肿瘤缺乏营养而“饿死”。可以通过栓塞疗法,用药物把肿瘤周围的血管灌注堵塞,经过治疗,使患者的肿瘤因缺乏营养而活活饿死;还可以采用零下135摄氏度的低温冷冻治疗,把肿瘤给“冻死”。    重离子治疗肿瘤是目前各国研究的高精尖技术热点,也是公认的先进有效的治疗肿瘤方法。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肖国青说,临床试验表明,重离子治疗对肺癌、肝癌乃至医学界最头疼的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的局部控制率达80%以上。中科院在此方面已做了多年探索,联合甘肃省武威和兰州两市,先后打造集肿瘤诊断、治疗、康复等为一体的武威重离子治疗示范中心和兰州重离子治疗示范中心。

    肖国青说,我国自主研制的重离子治疗癌症技术已获得突破性进展,临床试验表明重离子治疗癌症效果明显,目前已经具备临床推广条件。对于患者来说,与传统的放射治疗肿瘤的电子、X等常规射线相比,重离子束具有对健康组织辐射损伤轻、疗程短、控制率高等特点。

    基因检测

    助力抗击癌症

    专家指出,癌症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头号疾病,提升抗癌手段、普及防癌知识显得日益紧迫。近年来,基因检测技术,为人类抗击癌症提供了有力辅助。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壹基因创始人王军一告诉记者,基因检测是指取被检测者的血液、口腔粘膜细胞,经提取和扩增其基因信息后,通过基因芯片等技术,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的基因信息进行检测,并从中分析出包括疾病风险、用药安全、营养代谢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基因检测,可以预知高发疾病患病风险,检测是否携带先天性遗传疾病基因,能帮助肿瘤患者进行个性个体化医疗。

    “有些患者身体感到明显不适,才入院治疗。这时候,往往已步入癌症发展的中晚期。”于金明表示,基因检测技术是精准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癌症的早期筛查也有助降低癌症发病率、提高医疗救治效果。肿瘤作为一个复杂的基因网络病,打通多种抗癌治癌手段、覆盖诱发癌症的多重因素,是未来肿瘤医学的重要趋势。

    于金明建议,肿瘤患者要早诊早治、规范治疗。首诊首治最重要,做好了可有效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肿瘤患者应先到专业医院接受规范化诊治,然后在基层医院进行后续治疗,从而实现疗效最好、损伤最小、费用最低的效果。

    与此同时,随着对癌症研究的深入,激发患者积极的精神因素愈发受到重视。于金明等认为,乐观的人生心态辅以科学抗癌防癌理念,能够提升病人内在的免疫力,更对外界施加的治疗手段大有裨益。内外因素相辅相成,从而实现延长患者寿命、提升生活品质的目的。

    综合新华社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