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港股高开高走,恒指盘中一举突破24000点大关,创逾4个月新高。今年以来涨幅达9%。 机构对港股行情持续看好,内地南下资金不断扩大。对普通投资者来说,QDII基金无疑是最便捷的港股投资渠道。 机构持续看好港股行情 鸡年开市以来,内地南下的资金延续净流入的势头,且有不断扩大之势。2月14日,内地南下资金净流入32.32亿元,实现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净流入30亿元以上。年后8个交易日,“港股通”渠道累计净流入209亿元,每日总成交额占大市总成交额约9%至10%。 保险、基金、银行等机构资金将是内资流入港股的主力。特别是在A股举牌模式受制约后,港股低估值蓝筹股对险资吸引力更大。有机构预计,2017年保险资产保守估计3%资金配置港股,即至少2500亿元。公募基金也有望给港股带来500亿元增量资金。 有基金经理表示,长期来看,内地资金“南下”将呈现细水长流的状态,预计2017年“南下”资金新增规模可达4000亿元以上,港股市场结构性变化将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摩根士丹利发表的蓝皮书也认为,未来12个月料有190亿至300亿美元南下资金流入港股。对恒指的最乐观预测达30500点。 基金经理普遍认为,随着香港市场的投资价值不断被发现,投资者对港股的关注度日益提升。根据研究,不少港股公司仍有不错的获利增长及配息能力,估值仍未明显偏高。在内地投资者进行财富全球化配置的大趋势下,港股2017年有望迎来较大的超额收益行情。 上百只QDII基金一半投资了港股 2016年公募基金投资业绩悉数披露,QDII基金无疑是其中的“王者”。鸡年伊始,QDII基金依然保持强势,据最新数据显示,QDII型基金以1.95%的平均月收益居于各类型基金榜首。 随着去年深港通开通,国内QDII基金扎堆港股市场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据记者统计,截至去年年底,上百只QDII基金中,有56只QDII基金投资了港股,投资市值为381.50亿元,占比高达69.47%。其中,投资港股市值占比超50%的QDII基金有31只;投资市值逾10亿元的有10家。投资港股占比超90%的QDII基金有南方恒生ETF、易方达恒生H股ETF、华夏沪港通恒生ETF、华宝兴业香港上市中国中小盘、华夏恒生ETF、嘉实恒生中国企业、银华恒生H股等。 从业绩看,受益于今年以来港股的涨势,这些基金收益率多数达到5%至8%。其中,华宝兴业香港上市中国中小盘今年已收获11.6%收益。 被动型QDII业绩更稳定 港股QDII基金可以分成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两大类。被动管理的基金主要跟踪三类指数,分别是标普香港上市中国中小盘指数、恒生指数以及恒生国企指数,跟踪不同的指数,将会对基金的业绩造成不同的影响。 业内人士指出,选择港股QDII基金时,投资者可以将跟踪恒指的基金作为配置选择,这类基金相对来说业绩稳定性较好,同时搭配一些主动型基金,如华夏恒生ETF联接基金、富国中国中小盘基金、华安香港精选基金等。 统计数据也显示,被动型QDII基金的业绩稳定性明显优于主动管理型。在被动型QDII中,跟踪恒生指数的QDII基金表现好于跟踪恒生国企指数的QDII基金。 尽管投资者“寻基出海”的热情不减,但配置海外资产的风险控制仍需重视。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比较合适的配置比例为20%左右。 分析人士指出,投资的核心思路在于降低资产组合的整体风险,实现币种、区域、资产类别多重分散的效果,尽量选择低相关性的标的构成组合,尽量避免“A股+海外中概股”等实际分散效果不好的组合。记者 张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