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蝶变 宁波用工调查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2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兴产业崛起,技术人才最缺

“程序猿”“设计狮”成“珍稀动物”

节后招聘会现场。 记者 周建平 摄

    对于我市许多制造业企业来说,高级技工、技术专家、高级管理人才相对来说仍然有缺口。市统计局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市企业对“技术类工人(高级技工等)”岗位的需求,为31.3%;还有对“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及“其他岗位”的用工需求分别为6.3%、3.3%和8.5%。

    近年来,我们的身边一些新兴产业不断诞生、发展,形成规模,自宁波成为“中国制造2025”全国首个试点示范城市以来,宁波将智能经济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以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三大战略产业。新行业创造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专业人才缺口逐步放大,成为我市各个行业、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宁波智造”急需大量技术人才

    在去年的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期间,我市公布了宁波市2016年人才指数报告,报告中提到:随着“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工作全面推进,我市传统行业大力实施自动化改造,不断加大电子信息、物联网等智能化技术的新产品研发投入,“互联网+”相关、工业设计相关、工艺研发相关等领域人才需求量巨大。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材料进入市场,如何将它们整合并运用到产品中,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是当前设计师应对的一大挑战,这也要求设计师们必须是经过长期积累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有美术功底,又要会操作各种建模软件,还要懂材料、懂结构、懂技术。因此,工业设计人才成材率较低,出现了巨大缺口。”宁波大业工业设计公司总经理刘威介绍。

    而在制造业领域,特别是高新技术制造业,有另一类人才需求缺口正在不断放大,统称“知识产权人才”。这类人才负责保护企业的专利、版权等并制定研发战略。但本土知识产权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了高新技术企业遭遇成长的烦恼,并且屡屡在这个环节栽跟头。

    “对我们这样的科技型企业来说,需要有专人负责这一块工作,为此公司几年前在法务部专门开设了知识产权部门,但仍然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宁波舜宇光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法务部部长陈焕波说。

    外贸升级,跨境电商人才紧缺

    除了制造业,外贸一直是宁波这个港口经济圈核心城市的传统优势行业。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不断变化与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不少传统外贸企业涉足跨境电商,更加大了这类人才的需求。

    近日,大道集团发布了驻迪拜财务专员的招募令,要求应聘者是会计相关专业、英语口语流利,同时会阿拉伯语成为加分项。在待遇、福利条件丰厚的情况下,企业却迟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公司今后还会向海外拓展一些新兴产业,我们每年都在大量招人。”大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慈溪家电馆SNS负责人胡少泽告诉记者,从去年以来,公司的运营团队整整扩充了一倍,但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浙江万里学院物流与电子商务学院电子商务系主任周志丹则表示,从学生就业的情况来看,在宁波众多外贸企业朝跨境电商企业转型的过程中,运营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针对跨境电商运营复合型人才“一将难求”的现象,宁波的高校也开始制定相应的策略。除了传统的“校企合作”方法之外,浙江万里学院于去年推出了跨专业电商特色班。

    IT产业爆发式发展,求贤若渴

    近几年,宁波IT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也使得“程序猿”(软件工程师)、“设计狮”(软件设计师)、“产品狗”(互联网产品经理)等人才成为了“珍稀动物”。

    市软件协会秘书长俞梁介绍,我市IT行业的裂变式发展是人才紧缺的主要原因。浙江万里学院信息学院院长梁丰测算,我市每年毕业的大专以上软件专业学生数量为1500人左右,算上相关专业,估计在2000人规模。从实际就业情况看,这些人有三分之一会留在宁波,而市场缺口远远大于这个数。仅去年9月在浙江万里学院举行的IT行业校园招聘会上,宁波软件企业就给出了1200余个岗位。宁波赛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表示,由于本市人才供应不足,他们公司每年都要到西安、武汉等高校较多的城市组织几场招聘会,以满足公司发展的需求。

    用工升级,有技术还得看“颜值”

    除了新兴产业,即便是传统的餐饮类服务业,如今也越来越时尚化,用工需求也在不断升级。

    在天一广场一家港式甜品店,店主夫妻俩在忙上忙下接待客人。

    “店里没有请几个帮手吗?”

    “哪里招得到人啊,现在许多80后、90后还在睡大觉,根本不会出来干事。”老板娘快人快语。

    “我们这里的工作,不是一般的大嫂、阿姨所能应付的,得要有一定颜值的年轻人。”老板娘说,因为他们的消费人群大多是时尚的年轻人。

    而一些要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餐饮行业,也同样“一工难求”。在兴宁桥附近有一家临街餐饼店,已经营了13年,今年在东门口、鄞州万达开出两家连锁店。别看这小小的餐饼,工人全是年轻人。老板说,烤饼火候掌握、材料调配大有讲究,这和一般的洗洗盘子、刷刷碗不一样,算是餐饮业中的技术工,员工一般要经过几个月的培训才行。

    据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我市46.5%的企业表示存在节后“招工难”问题,其中住宿餐饮类企业缺工比例最高,占比高达82.4%。

    随着时代的发展,80后、90后新生代外来务工者开始成为就业主力军。与上一代外来务工者不同,这代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就业面相对宽泛,流动性也更大。他们对工作的期望,除了工资外,也十分看重工作环境、地理位置、发展前景等其他因素。调查中,有36.0%的企业认为“新生代劳务工择业期望提高”也是导致“招工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记者 乐骁立 王元卓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