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2月2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成为吸引全球英才的“磁力场”

近4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120个团队入选“3315计划”

    在深圳证交所创业板上市不到3个月,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交出了一份骄人的成绩单:业绩预告显示,2016年净利润为6019万元至7165万元,同比增长5%至25%。

    在宁波的9年时间,激智科技的销售额从不到1000万元快速发展到超过5亿元,实现了近50倍的业绩增长。“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激智科技董事长、首批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张彦表示。

    作为我市创新大军的典型代表之一,张彦的身上有一个特殊的标签——“3315计划”人才。

    2011年,宁波正式面向全球英才实施“3315计划”。自此,越来越多的“张彦”加入到“宁波智造”这个大家庭,宁波俨然成为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磁力场”。

    “3315计划”谱写“宁波智造”动人篇章

    “高精尖缺”科技领军人才,这是宁波“3315计划”所瞄准的对象。这一计划自2011年实施至今,已经渐入佳境。

    截至目前,全市近4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120个团队入选“3315计划”,累计创办企业270家,去年实现销售和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0.2%和20.4%,其中销售增幅创历年之最;新获发明专利371项、填补国内空白193项、承担国家级项目188项;累计有4家企业挂牌“新三板”、12家已实施股份制改造。

    张彦:

    选择宁波,我很幸运 TFT-LCD光学薄膜,人们在打电话或欣赏液晶电视的清晰画面时,就在使用这种高新科技产品。张彦的激智科技,主打产品就是TFT-LCD光学薄膜。

    2001年,张彦从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后在新加坡微电子研究所担任高级工程师。2年后他回国进入通用电气中国研发中心工作,专门负责光学薄膜、特种薄膜的技术研发。

    拿着500强外企的高薪,手里还攥着不少优秀的研发成果,张彦可谓顺风顺水,但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一匹野马在嘶鸣:“我有一个创业梦。”

    机缘巧合,张彦与宁波的两位民营老板结识了。两人决定投入几百万元,帮助他实现液晶显示薄膜产业化。

    2007年3月,激智科技在宁波国家高新区注册成立。2008年1月,张彦来到宁波。很快,激智科技光学扩散膜产品问世,这是一次重大的技术突破,但是离产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自主研发的生产线良品率仅有60%,不能真正推向市场。

    通过宁波市委组织部针对所有“3315计划”人才的“妈妈式”服务,激智科技成功拓展多种融资渠道,不仅先后引入民间天使资本、风险和PE资本,还结合银行贷款解决了企业发展中急需的资金难题,并先后申请到国家和省市各种项目资金近5000万元,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

    2009年3月,公司第二条生产线成功投用,当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在2008年度首批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25人名单中,张彦成功上榜,成为宁波入选首批国家“千人计划”第一人。

    “来宁波是个幸运的决定。”张彦说。

    海外高层次人才超过9200人

    近日,记者从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获悉,目前全市人才总量已达200万人,其中海外高层次人才超过9200人,“蔚蓝智谷”的规模和层次与日俱进,“宁波智慧”也正为世界瞩目。

    新征程,需要新驱动。对于宁波而言,仍迫切需要“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近日,《宁波市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出炉,《规划》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以建设“蔚蓝智谷”和人才生态最优市为目标,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宁波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实现路径。

    未来5年,我市将力争人才总量持续增长,人才结构显著优化,人才平台能级有力提升,人才效能逐步增强,人才环境不断优化。具体目标包括,截至2020年,力争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60万,力争引进院士5名以上,实现两院院士自主培养零的突破,自主申报入选“国千”人才120人,自主申报入选“省千”人才300人,入选市“3315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1000人,高端创业创新团队200个,力争建成“千人计划”产业园5家左右,其中省级两家,新建一批海外孵化器、离岸创业园、特色小镇、雁巢空间等新型创业创新平台。

    记 者 童程红 

    通讯员 邵子阳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