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一晃,到了今年的第五个节气——惊蛰。 大地回春,万物生长,绿杨随风,浓杏拂墙,一年中最美的时光就要来了。 不过,冷惊蛰,暖春分。惊蛰前后,还是要多添衣裳。 【杏花寒】 惊蛰天,桃花红,梨花白,杏花寒,春燕来。 宋代的萧汉杰有一首词《菩萨蛮·春雨》: 春愁一段来无影。著人似醉昏难醒。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春愁来得无影无踪,让人半醉半醒。春天的烟雨打湿了栏杆,惊蛰来了倒春寒,杏花寒冷,其实是词人自己很冷。他也许感染了风寒,不停地咳嗽吐痰,痰盂都快被敲破了。今夜衣服添得不够多,不知思念的那个人,是不是添够了衣裳。 春愁无尽,春雨迷蒙,令人顿起相思之情,我过得清寒潦倒,不知我的心上人过得好不好。 南宋文人范成大对惊蛰这个节气,或许刻骨铭心,他接连作过两首有关惊蛰的诗词。 在《惊蛰家人子辈为易疏帘》一诗中,他这样写道: 二分春色到穷阎,儿女祈翁出滞淹。 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 惠风全解墨池冻,清昼胜翻云笈签。 亲友莫嗔情话少,向来屏息似龟蟾。 惊蛰来了,万物复苏,惠风和畅,春色遮不住,透过珠帘透了进来。朋友啊,你别怪我范成大情话少,妻子发起火来就像惊蛰天打雷,我就是那个被惊醒的缩头乌龟,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妻子大发雷霆,素来用河东狮吼作比喻,范成大别出心裁,用惊蛰天打雷、惊醒冬眠的动物,来比喻他与妻子之间的微妙关系。一代文豪惧内的情状跃然纸上,令人忍俊不禁。 范成大还有一首词《秦楼月》,写的也是惊蛰: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鹁鸠鸣急,是春回大地、春雨朦胧的意象,但范成大偏偏用了“鹁鸠鸣怒,绿杨风急”,在他看来,惊蛰这天,春风有些急了,鹁鸠已经怒吼了。 春色如此动人,浓杏拂墙,花枝曼妙,可范成大只看到花梢的缺口处,有个人站立着,全词便戛然而止。 初看是一首意境挺美的词,与范成大上一首诗相联系,不禁让人生出遐想:这个立于春景中的人,八成是他怒吼的妻子。 【放生日】 人们常说,春雷乍响,蛰虫惊而出走。 其实不是隆隆的雷声惊醒了蛰伏的动物,而是转暖的地温,催促冬眠的动物出土出穴,觅食繁衍。 动物从冬眠中惊醒,孱弱幼小,需要呵护。 因此惊蛰日,又是放生日。 丰子恺有一本《护生画集》,是他献给老师弘一法师的五十岁寿礼。 这本画集里一共有50幅画,以放生护生、敬畏生命为主题。 在一幅《吾儿》的画里,一只鸡悲痛地望着地上破碎的蛋壳,画旁有一首诗: 畜生亦有母子情,犬知护儿牛舐犊,鸡为守雏身不离,鳝因爱子常惴缩,人贪滋味美口腹,何苦拆开他眷属,畜生哀痛尽如人,只差有泪不能哭。 还有一幅画,画的是一只母羊被人牵走,离开羊群时,它回头望着自己的孩子们,画旁配诗: 生离尝恻恻,临行复回首, 此去不再还,念儿儿知否。 放生虽功德无量,却要讲究方式方法,否则便是适得其反,祸患无穷。 其实保护生灵不一定需要放生。 布衣素食,少欲知足,就是对生命最大的敬畏。 【吃个梨】 吃梨,在中国很多传统节日里是忌讳的。 梨,谐音“离”,尤其忌讳分梨给大家吃。 中秋节、除夕晚上,连瓜果盘里都不能出现梨。 不过,惊蛰那天却要吃梨,寓意为跟害虫与疾病分离。 此外,惊蛰吃梨,还有离家创业、光宗耀祖之意。 传说有一个姓渠的人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他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和红枣,往返两地做买卖,年长日久有了丰厚的积蓄。 到了清代雍正年间,渠家的第十四孙渠百川走西口,正好是惊蛰之日,他的父亲让他吃完梨再走,并叮嘱:“先祖贩梨创业,历尽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 后来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成了有名的晋商,人们也效仿他吃梨创业,寓意“离家创业”。 吃梨还有养生功效。惊蛰时节,乍暖还寒,天干物燥,细菌加速繁殖,是上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 一碗冰糖雪梨,温润沁凉,可以止咳化痰,润肺生津,是春日饮品。 丰子恺写过一篇《春》的散文,他说,惊蛰过后,春天将半。 但暮春之前的春天,实际上是精神上的春天。雨雪霏霏,北风猎猎,与严冬也没有什么差别。 现在的春天,是忽明忽暗,忽晴忽雨,忽暖忽寒的。一春能有几番晴,小楼一夜听春雨。 初春需要细细品味,所谓“寻春”,就是感受春天从严寒到温暖,从枯黄到青绿,从沉寂到明艳。 春天究竟在哪里呢? 不妨从惊蛰这一天开始,静静谛听:春在卖花声里,春在桃花梨花,春在红杏枝头。 记者 陈也喆 配图 章丽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