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经济·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1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

3年超100亿元精准扶持宁波制造

    日前,宁波市政府印发了《宁波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了22条精准扶持政策,即日起将惠及宁波制造企业,推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

    根据《若干意见》,今后三年试点期内,市财政局每年将新增统筹安排3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并整合科技创新等相关政策扶持资金,加大支持力度。总体测算,市级财政三年内总扶持资金超过100亿元,扶持力度前所未有。

    对千亿级龙头企业 实施“一企一策”综合扶持

    第一部分是着力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共涉及7条政策措施。分别是:

    构建“3511”产业体系;鼓励引进大企业大集团;鼓励新建重大工业投资项目;鼓励企业加大工业技改投资;建设特色产业示范园;鼓励重点企业创新发展;鼓励开展产业链招商。

    其中有几条政策含金量十足,如对属于“3511”产业,投资规模1亿元(含)以上的工业投资以及投资规模1000万元(含)以上的工业技改投资项目,实行分类分档分期补助;对千亿级龙头培育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综合扶持政策,对完成目标的行业骨干培育企业和高成长培育企业,按其年度地方财政实际新增贡献超过目标的部分给予奖励;对成功进行市场化招商的企业、平台、机构等主体,按项目当年实际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智能化改造 最高可获补助3000万元

    第二部分是为全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升级,实施八大工程。这八大工程分别是:智能制造工程、制造业创新能力工程、工业强基工程、制造业+互联网工程、制造业人才提升工程、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质量品牌标准工程。

    其中补助金额较大的政策有:鼓励企业实施各层次的智能化改造,最高可给予3000万元补助;支持设立自主研发制造的首(台)套装备产品专业险种,给予首年度保险费用80%的补助,最高可补助500万元;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最高可享受不低于1亿元的补助;每年安排2亿元资金,面向我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市“创新2025”重大科技专项;对我市智能装备重点优势企业与本地“四基”企业开展协同制造的,可给予采购方最高200万元的补助;建立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机制,按首年度保险费用给予一定支持;对制造业领域的重点服务平台可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补助;对大数据应用的试点示范项目,按照项目实际投入给予一定补助。

    三年制造企业贷款有望占全部贷款30%以上

    全面推进制造业领域供给侧改革,共5条政策措施。分别是促进金融要素向制造业优化配置、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改善企业发展环境。

    而金融支持实体也是《若干意见》的一大重点,其中提出,要全力保持制造业贷款合理增长,力争三年制造业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达到30%以上;调整政府对金融服务业年度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分机构个性化指标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作为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管理、重点产业项目推荐合作的重要参考指标。

    此外,对工业用地给出了最优折扣,规定全市每年新增用地指标35%用于工业(其中5%用于小微企业),并原则上用于市重点工业聚集区;对纳入“3511”产业体系的项目用地,可按不低于基准地价的80%确定土地出让底价。其中属于八大细分行业的项目用地,可按不低于浙江省工业用地公开出让最低价标准确定土地出让底价。

    每年8000万元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平台建设

    而对企业发起设立的各类子基金,市工业和信息产业基金优先参股支持;每年在“中国制造2025”专项资金中安排不少于5亿元资金用于兑现本意见中涉及的“一事一议”政策补助。同时,每年安排8000万元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空间载体建设。

    《若干意见》还特别提到,鼓励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加大对外贸企业以及我市企业出口的支持力度。

    而第四部分的政策目的是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共两条政策措施,包括建立完善政策体系和建立评价考核体系。

    精准扶持,改变“大水漫灌”

    市经信委总工程师童鸿根表示:“此次市政府所发布的扶持政策是确保《“中国制造2025”宁波行动纲要》和《实施方案》重点工作顺利推进的政策保障;这是推动宁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宁波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其对制造业的扶持力度更是前所未有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产业政策要准。我们理解,就是要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的常规方式,更加强调精准扶持。为此,我们对照《行动纲要》和《实施方案》,对重点发展产业和重点任务,逐条逐项进行研究,结合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更加强调创优势和补短板。”童鸿根表示。

    这次的《若干意见》的方向精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更加聚焦产业,将“3511”产业、八大细分行业和八大重点工程作为重中之重。同时,针对制造业创新能力总体不够强、制造业人才引留难等问题,我们又提出八大重点工程,这方面更多强调补短板;二是更加重视产业链培育;三是更加重视产业组织建设,建立了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的正向激励机制和推动淘汰落后产能、整治低小散、企业分类综合评价等反向倒逼机制。重点支持大项目、大企业、大平台和大保障,且创新了支持方式。

    记 者 乐骁立 

    通讯员 储昭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