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理财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2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插花培训师/心理咨询师/ 微信编辑/活动策划……

斜杠青年如何才能过上经济独立的生活

漫画 严勇杰

    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斜杠”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这个小伙挺忙

    斜杠青年有几大特征,如“多重职业释放天性”“自我投资过上多元生活”……斜杠青年的出现,一方面是当代多元化的社会给了他们机会;另一方面他们“爱折腾”“有追求”的天性被激发。

    薛云生于1989年,山西吕梁人,在江西读大学,2015年5月来甬生活。以前,他是个不大能闲得住的人,上大学时开过咖啡店、当过广播主持人、做过网站主管驾校秘书,还从大二起就在学校从事全职行政工作,毕业后留校当助教……来宁波前,他生了一场大病,几乎在生死边缘徘徊。病好后,他开始对人生有了新的规划:“以前梦想挺大,就想各种尝试。现在状态变了,放松一下,不着急,还是身体比较重要。”

    而在“身体重要”的前提下,薛云还是在宁波开拓了如标题所列的“事业”。

    A 教插花

    薛云从小喜欢养花。他的很多爱好都被家人“扼杀”,但花艺没有,因为他妈妈也喜欢。

    2010年,薛云去德国见了老师的朋友,看到对方熟练地用园子里种的绿色植物做插花,十分自然美观,一下被打动。回国后,他就开始学习插花并考出了初级花艺师资格证。

    他说:“插花分很多种,韩式插花以花多漂亮为特色,中式、日式的插花讲究人为塑造,创造美。我偏爱欧式自然系的插花,偏向自然美,往往叶子比花多。”

    薛云在宁波开了一个名叫“鹿与少年”的工作室,教人插花,当起培训师。

    B 教刺绣

    工作室还有一个课程是刺绣。薛云喜欢日本的刺子绣。

    “刺子绣在中国归‘直针绣’,是女红的基础手艺。在蓝布上用白线描几个几何图形,没基础的人也能绣得很漂亮。”薛云介绍说,这是一种简单而相对独立的刺绣技术,在电视剧《琅琊榜》的服饰里也多有出现。课堂上,他会教零基础的学员绣钱包、杯垫、抱枕、坐垫、抽绳袋,因为简单、美观,很受欢迎。

    C 心理咨询师

    薛云本科学的是广告专业,研究生读的是心理学。

    他在豆瓣上发起了一个“咖啡换故事”活动,主要以线下形式进行。他提供一杯咖啡,对方讲一个故事。薛云很开心的是,去年一年有50多位朋友到他工作室讲了故事。“很多人其实已经遇到了心理问题,但不愿意承认”。

    薛云不会跟他们讲理论,而会帮他们找原因。他善于聆听,善于分析。

    与此同时,他还会组织大家做一些亲子活动,参加工作室每周二的“客厅读书会”,或是去户外远足,包括鼓励大家学一些花艺。他认为:“花艺和心理学结合其实蛮时髦的,属于‘园艺治疗’概念。”

    D 四明山上种菜

    最近,有档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很火爆。在山里圈片地,自己种花种菜,四季耕耘、收获,羡煞城里人。何不把向往化为现实呢?薛云就这么做了。

    去年开始,他一边在城里租小房子住,一边在四明山上购了套“别业”。地方离城有段距离,好在有个院子,可以让他种瓜果蔬菜。

    去年,他把重点放在改良土壤,施肥育苗上,今年准备种些可以吃的东西,请朋友摄影,做全程记录,想来会很有意思。“果实可以吃,绿叶可以直接用来做插花的材料,一举两得。其实现在有很多人都喜欢在城郊安居。”薛云说,他那房子附近也有不少年轻人,互为照应。

    E 微信编辑与活动策划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职业均为薛云的业余工作,他还有个正经职业是微信编辑加活动策划。他受聘于一个文化单位,协助打造“文化宁波”微信公众号。平时要编辑内容、策划活动,也要出外勤。

    因为喜欢戏剧,他还和朋友做了一个专门评戏论戏的公众号“宁波有戏”,在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的指导下,为推进大市的文艺评论做贡献。

    记者 顾嘉懿 

    采访手记

    最重要的投资是“自我投资”

    有人说,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投资是“自我投资”,只要你拥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才华或技能,就可以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成为斜杠青年中的一员,过上一种自主、多元和有趣,同时又经济独立的生活。

    在成为斜杠青年之前,薛云是有准备的。他学习了插花、刺绣,钻研心理学,研究植物学。很巧,这些都是他感兴趣的,也正好遇见了市场。

    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薛云一星期至少要给学员上花艺、刺绣之类的六节课,平时晚上还得忙着接待心理咨询客人。问他的忙,是不是迫于经济压力,他倒是放平了心态:“以前有个素描课老师曾要求我们用最舒服的状态听课。如果要接电话就出去接,如果要吃东西就先好好吃。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听课、做事才有效率。我现在的状态也是这样。”

    大病之后,薛云想通了很多事。他不再急急忙忙地去“尝试”做很多事,而是有“选择”地做自己喜欢、真正有意义的事,让自己以最“舒服”的状态游刃有余地生活着。作为一个独自在异乡生活的青年,经济压力当然有。要交房租,还要还老家的房贷,但只要收支可以相对平衡,他也不愿意为了赚大钱让自己格外忙上几分。

    斜杠青年有一条要点是“做想做的事,而不是赚钱的事”。每一个领域的切入都应该是兴趣导向的,而不应该是金钱导向的。尤其是在新领域的新技能仍不熟练的时候。技能需要慢慢打磨,经验需要点点累积。万事开头难,在开拓新领域的初期,将有一个不赚钱甚至是“赔钱”的开始,只有自己对这一领域的兴趣,才能使自己坚持到收获价值回报的那一天。

    薛云算过自己的“资本”,这两年边实践边摸索,试图在一种身心愉悦的前提下走自己的路。他喜欢传统文化,也在这上面投入最多。薛云觉得,自己选择的几个“职业”还是颇有前途的。

    “斜杠”容易,比如司机“微商”主播……但不要为了斜杠而斜杠,而是斜杠后所做的事是有意义的和有价值回馈的。

    最近,薛云在青林湾附近租了一间写字楼,准备和纸飞机童书馆合作开发亲子教育。“爸爸妈妈可以在这里读书给孩子听,就像真人有声广播一样,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同时,在楼上的公共空间,他还想和朋友一起做摄影课堂,利用长处交更多的朋友。对这样一个有志青年,我只能给一个大写的“服”!

    记者 顾嘉懿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