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强展示收藏的浙江锭。 |
|
船型银元宝 |
|
五两湖北上游滇捐总局锭 延伸阅读 这枚银锭上的铭文为“湖北上游滇捐总局”,说明这是湖北上游地区收缴的,捐给云南做军饷之用,它是一段历史的物证。 |
|
五两云南十二月份牌坊锭 这套银锭的规格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铭文,如“鸿发财源茂盛 正月纹银恒裕盛记”、“冬月纹银李源鑫号”和“腊月纹银重福盛号”等。王强说,银锭的铸造有着严格的规定,能够铸造银锭的银号都具有良好信誉,这套银锭上沉淀了当年云南的金融信息。 |
|
十两盐饷锭 这枚银锭上的铭文为“道光十一年盐饷 正月银匠尤源昌”,它是当时广东地区以盐税作军饷的实物证据。同类银锭在2008年香港一场拍卖会上拍出过11万港元的价格。 |
银锭,俗称银元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货币,即熔铸成锭的白银,上个月在四川江口张献忠沉银遗址就出土了大量的金银锭。宁海藏友王强是国内较早收藏银锭的人之一,15年来他散尽家财换得了300多枚精品银锭,去年初,浙江省博物馆在西湖美术馆举行“银的历程——从银两到银元”展览,曾向王强借展过三枚银锭。近日,记者走进在宁海的王强家中,欣赏了一番他收藏的精品“雪花银”。 在义乌邂逅两块银元宝 王强是位70后,土生土长的宁海人。家道殷实的他最初是收藏银币的。 2002年9月,王强到义乌的一家金银币商店寻找藏品,看到有个柜台上放着两个黑乎乎的小疙瘩,他好奇地问:“这是什么东西?”老板说是银元宝。王强很诧异,在他的印象中,元宝是民俗画上财神爷手中闪闪发亮的船型宝贝,这两个黑疙瘩完全打破了他脑海中“元宝”的形象。王强不解地问:“元宝怎么会是这样的呢?”老板见他好奇,就告诉他,虽然卖相不太好,但是这两个黑疙瘩真是银元宝,元宝的形状有好多种,大多数元宝并不是船型的。 老板的话激发了王强的兴趣,一番讨价还价后,他花1200元买下了这两个银元宝。回到家中,他开始查资料,发现老板确实没有骗他,元宝的形状除了船型外,更多的是他买的这种小碗形的,以及花形的、砝码形的等。 王强还了解到,从唐代开始,政府就用白银充裕国库,并在财政开支中使用白银进行支付。银锭其实不是主要的流通货币,它在地方政府上缴国库税赋时使用。为了保证银锭的品质,各地上缴国库的银锭,一般要注明上缴地、铸造时间和铸造的银号(或工匠名)等。各地的经济文化存在差异,这就造成了银锭在铸造工艺和形状、铭文上的差异。如今,研究这些银锭上的时代信息成了银锭爱好者们的一大乐趣。 从此以后,王强开始把收藏的重点放在了银锭上。 慢慢悟得银锭收藏的真谛 物以稀为贵是收藏界亘古不变的规律,银锭的稀罕与否与银锭的重量、形状却没有太大关系,是银锭上的铭文(或图案)决定了银锭的史料价值,而史料价值又决定了银锭的收藏价值。 早期,民间收藏银锭的人不多,银锭的价格并不高,市场上的假银锭也比较少,入行较早的王强因此见识了很多品种的银锭。有的银锭上铭文已经模糊,有的银锭留有当年验银机构留下的检验刀口或洞孔,还有的银锭铭文清晰但是存世量较大……在收藏银锭的前几年里,王强看到银锭就想买,他买了不少价值较低、存世相对较多的真银锭。后来,通过学习和与藏友交流,王强渐渐悟出了收藏之道:银锭收藏不能大而全,想要有收藏的特色就必须系列化、精品化。 2011年,王强集齐了一套云南的月份牌坊锭。这套藏品共12枚,都是五两银,每一枚银锭上的铸造时间都具体到了月份,从一月到十二月,铸造的银号也略有不同,王强特别喜欢这套银锭。 真正的藏家越到收藏的后期越会受到资金限制,王强不得不给自己的银锭收藏进行了定位:主要收藏浙江地域的银锭和有吉祥寓意的小银锭。2012年,王强转让了自己的公司,开始专注于银锭的收藏。2013年到2014年间,他将收藏的银锭进行了“升级换代”。在资金短缺的时候,他甚至不惜用手中六七枚银锭来换得一枚精品锭。 25万元购得“龙头”浙海关银锭 浙海关是清初四海关之一,成立于康熙二十四年,地点就设在宁波。如今的江北区中马路上就有浙海关旧址博物馆。 鸦片战争后,宁波被列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海关主权逐渐丧失,浙海关的关税自主权、海关行政权、税款收支权完全控制在洋人手里。海关征收进出口税银有独自的标准平码,1858年的《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例》第九条初步规定了关税银两的征收办法:“向例英商定纳税饷,每百两另交银一两二钱,作为倾熔之费。”意思是征收的每百两关税要另加一两二钱,作为熔铸关银的费用。浙海关银锭是浙海关征收的关银,存世很少。《中国历史银锭》一书中记录两件,《货币大系》一书中记录一件,铭文都是“浙海关”、纪年和银号名,同出于一家叫吉字的银号。 在2015年西泠秋拍上,一枚五两的浙海关银锭的成交价格是31万元。作为一个主攻浙江锭的藏家,王强一直渴望得到一枚浙海关银锭。 去年,王强终于以25万元的价格购得了一枚浙海关银锭。在向记者展示这枚银锭时,王强自豪地说:“这是一位广东藏友转让给我的,我知道在他手上已经保存三年了,我一直苦苦追求,每次他都说暂时不卖。去年他儿子结婚急着用钱,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我要出让了。我向藏友买藏品从来不说你能否卖给我,只说‘你能否割爱’。他愿转让给我是对我的信任,他知道这件东西转给我是传承有序了,我不会去卖它,会好好保护它。” 玩银锭的藏家大多有自己的家乡情结,除了浙海关银锭,王强还曾花很长时间追一枚宁海锭,2012年,他以8万元的价格将它收入囊中。 现在王强已经收藏了30余枚浙江各地的银锭,除了上述两枚外,还有鄞县锭、镇海锭、富阳锭、黄岩锭、嵊县锭、上虞锭等。 和买藏品的一掷千金相比,王强对物质生活要求并不高。王强有两个手机,一个是用了多年的黑色诺基亚,另一个是在微信流行后,他为了和藏友交流而添置的二手苹果手机。 银锭不是你想收藏就能收藏的 “王哥,那枚锭的图片已经在微信里发给你了,你帮我把把关”,“王哥,帮我看看是不是真的”……在采访的半天时间里,王强的手机上不时有电话打进来,微信上也不时有藏友来咨询。王强加入了鉴定师拍卖群,除了帮藏友们鉴定真伪外,他还在接受采访的间隙为微信圈里的银锭拍卖活动出示了两次鉴定意见,“乳钉位置我看是修补过的”(意即残次品),“锭开门”(意为可以上拍)。 王强过手的银锭不下千枚,哪些银锭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他一眼就能看出来,很多有资金实力的藏家都请他来把关,但是银锭收藏的知识系统性很强,非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 2002年,五两的银锭售价仅为几百元,现在这个价格已经上升到了两三万元。但是这些数字变化对王强来说意义不大,因为他收藏的银锭很少会卖出去,只是偶尔会在藏友圈里割爱以成人之美。王强说,银锭收藏不是你想收藏就能收藏的,它是一种高门槛的收藏。首先,收藏的人要有足够的财力;其次,要对银锭的历史内涵和收藏价值有充分的了解;最后,还要有较好的眼光,才能收藏到有价值的银锭。 本版撰稿 记者 陈爱红 摄影 记者 崔 引 本版联系电话:87682648 QQ:3085186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