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到了春天里最后的一个节气。再过四天,就是谷雨了。 身在南方的我们,刚刚感受到温热的气息,春天便渐行渐远了。 春天最后的日子里,让我们敛息静观:雨翻浮萍,鸟弄桐花,柳絮随风。 【谷子雨】 谷雨这一天,要纪念一个人——仓颉。 大约4000年前,仓颉做了史官以后,用不同类型的贝壳和绳结,标记事务。可是事务庞杂,他渐渐感到绳子不够用了。 他心绪烦乱,跟随一个老猎人,外出打猎散心。老猎人指着地上的足迹说:“每一种野兽都有自己的足印,根据足印可以判断它们的去向。” 仓颉突发奇想,能不能用一种符号,代表一件事务呢? 他花了一年的时间,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仰观日月,俯察山川,大到宇宙星空,小到手掌指纹,描摹出各种东西的特征。又闭门三年,造出了许多字。 仓颉造字成功,使人类从孤独的蛮荒岁月,过渡到繁荣的文明社会。 因为文字,让一代代寂寞愁苦的灵魂,得以安放。 相传苍颉造字令玉帝大为感动。当时正值灾荒,很多人家揭不开锅,玉帝便命天兵天将打开天宫的粮仓,下了一场谷子雨。 饥饿难耐的老百姓,终于得救了。从此,人们把下谷子雨的这一天,定为“谷雨”。 仓颉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他的墓碑上刻了一副对联“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有些地方还会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 【牡丹开】 谷雨时节,牡丹花开。 牡丹花,也叫谷雨花,是所有花卉中,唯一一种以节气命名的花。 谷雨三朝开牡丹。谷雨三天后,是牡丹花的最佳观赏日子。 唐伯虎有一首诗: 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平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颜色无。 这首诗,告诉我们牡丹不仅叫谷雨花,还别名鼠姑。它容颜尊贵,颜色在百花中独一无二。 话说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武则天一时兴起,饮酒作诗,酣醉中写下诏书: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百花惧怕龙颜,一夜之间倏忽齐放,只有牡丹抗旨不从。武则天知道后勃然大怒,下令将牡丹逐出京城,贬至洛阳。 谁知牡丹一到洛阳,便昂首怒放。这更加激怒了武则天,她又下旨烧死牡丹。 第二年春天,那些枯焦的牡丹死灰复燃,开得更浓烈了。因此,牡丹被世人誉为“焦骨牡丹”。 其实牡丹是谷雨开花,不到花期不绽放,四时有序,任凭你是帝王还是平民,它只按照自己的节奏开放。 清代顾禄的《清嘉录》记载: 神祠别馆筑商人,谷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无国色,锦棚只护玉楼春。 古人还有夜间赏牡丹的习俗。到了晚上,人们垂幕悬灯,宴饮赏花,雅称“牡丹花会”。 【雨前茶】 谷雨时节,是新茶采收的时节。谷雨前采的茶,叫雨前茶,也叫二春茶。 乾隆皇帝有一首《采茶歌》,讲的就是江南茶农,在谷雨那天采茶的情景。全诗朗朗上口,像是一首民歌: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 乾隆看到茶农们忙碌的身影,心生感慨:以前我不爱看采茶,因为茶叶只供官员们享用。如今我爱看采茶,因为真真切切地看到茶叶是如何采摘下来的。老百姓为了卖个好价钱,赶着在谷雨前采茶,还不忘嫩荚新芽细拨挑。民生维艰,贵为天子,不到实地是无论如何体会不到的。要不是亲眼所见,喝再好的茶叶大概也是索然无味的吧。 北宋诗人、奉化人林逋也作过一首谷雨时节品茶的诗《尝茶次寄越僧灵皎》: 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瓶悬金粉师应有,筋点琼花我自珍。清话几时搔首后,愿与松色劝三巡。 林逋是一个孤傲恬淡的人,他隐居西湖,结庐孤山,终身不仕不娶,喜欢梅花和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他还叮嘱门童,如果家中有客人来,就纵鹤放飞,他看到自家的鹤,自然会棹舟归来。 他喜欢驾着一叶小舟,遍访寺庙,与僧人诗酒往来。这首诗写的就是他与一位高僧在谷雨时节品茶的情形。 林逋这人还有一个怪癖,他作了诗,便随手丢弃,从不留存,这首《尝茶次寄越僧灵皎》能穿越千年的时光,展现在我们面前,实在是难得。 谷雨时分,天气湿润温暖,是与友人相聚品茶的好时节。新茶腻绿长鲜,浸在水里,一芽一叶展开如古人的枪。初尝犹如湖上融化的冰雪,林逋与友人一起品茶,聊聊剡溪畔的故乡故人,兴致愈来愈浓。这茶水也和人一样,兴致勃发,冲泡了三巡,色泽仍旧如青松,浓淡相宜,经得起一饮再饮。 郑板桥也写过谷雨品茶的诗句: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北仑人周大风写的《采茶舞曲》,描绘的也是采茶时的一派春光: 妹妹呀,东山西山采茶忙,插秧插得喜洋洋,采茶采得心花放。插秧插得匀又快呀,采得茶来满山香,你追我赶不怕累呀,敢与老天争春光…… 谷雨天的茶,浸润了整个春天的气息。抿几口春茶,像是把整个春天都喝进去,沁人心脾。 记者 陈也喆/文 章丽珍/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