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桥会上的彩车表演——《化蝶》。记者 周建平 摄 |
商报讯(记者 王思勤 通讯员 舒沁 郑轶文 张黎升)昨天上午,时隔70年的高桥会重临高桥,高桥镇所有的行政村、社区、渔业社、文化产业园区、博物馆以及学校均参与其中,共发动33个方队、84支表演小分队、1200多名群众,声势浩大。 880多年前,宋高宗为庆祝高桥抗金大捷,降旨建庙立祠,当地老百姓发起迎神赛会,即高桥会,之后每年农历三月初,高桥会都如约而至,历经宋、元、明、清、民国,后因战乱停办;70年前,为庆祝抗战胜利,高桥会再现盛况,名震浙东。 1947年的高桥会,是为了庆祝抗日战争胜利。据说当时在甬的外国人和华侨看到高桥会都惊呆了,纷纷拍摄、报道,还驾飞机在空中观看,就连当时高桥会上一只几米长的船鼓,也被美国人高价收购,使得高桥会扬名海外。 “原本打算次年再办,无奈因打仗作罢。此后也就再也没有举行过了。”中国民协会员、高桥会筹备委员会成员傅瑞庭说。 去年,在民间力量的推动下,高桥镇决定重办高桥会。昨天上午,浙东高桥会的锣鼓敲响了!村民高举令旗挥舞,如航海风帆,一支支巡游方队从主席台经过,每一支都代表着不同的民俗传统。旧时高桥会上的传统民俗表演,如舞龙舞狮、抬阁纱船、高跷马灯、秧歌腰鼓、大头娃娃,武术扇舞,还有现在很少见到的车子灯,都在现场一一重现。 高桥会给人印象最深的会器,名为抬阁。83岁的芦港村村民张为民很感慨:“70年前的高桥会,我就是抬阁里的表演者之一,扮的是诸葛亮,当年11岁,懵懵懂懂。70年过去了,没想到还能再次看到高桥会,真是圆了我的一个梦。” “重办高桥会不但完成了老一辈人的心愿,也是一次传统民俗文化觉醒,一次文化创新实践。”高桥镇相关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