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珊英 |
|
江珊英与尹世增 |
她天赋异秉,才貌双全,有胆有识,20多岁便被苏州女子中学和浙江定海女子中学相继聘为校长。 30岁那年,她远赴英国深造,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在加州伯克来分校做博士后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00多位在德国做水手的中国人在旧金山被扣押,她以柔弱的肩膀,扛起拯救的重任,带领这些船员逃离水深火热的牢笼。 她曾被选为旧金山中华联谊会委员,她也是旧金山华人中第一个获此荣誉的女人。 1978年,她回国时,曾受到邓小平的亲切接见与宴请。 她是鄞江人、著名爱国政治经济学家江珊英博士(1898一1980)。前几天,记者通过电话和邮件,采访了定居美国的江珊英侄女江德匀,江珊英明媚壮阔、心怀济世的一生,倏忽呈现在眼前。 青春貌美的女校长 江珊英生在鄞江桥畔,她出身书香门第,祖上出过数位进士,曾官至礼部侍郎、巡抚等。 她家里一共有兄弟姐妹12人,她是长姐。过去家里有很多孩子的,难免有几个早夭,但江家的孩子个个健康聪明,也许因为他们的父亲是外科医生。 江珊英的母亲丁双梅思想开明,热情仗义,乡里乡亲但凡有难断之事,总会请她出面。 丁双梅教子有方,她的儿女后来都受过高等教育,且个个成才。老五江良孚,是国际航海家,也是中国数一数二的领港;老六江良规,才气纵横,25岁在德国莱比锡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大学教授、教务主任、校长,并任全国体育协进会总干事,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总干事等职位。 出身于这样家庭的江珊英,有一种贵气傲人的美丽,长发绾髻,双眸清亮,顾盼生辉。 她也是聪慧的,是金陵女子大学的第一届学生,是首届五名毕业生中的一个。 毕业以后,她原本打算马上出国深造,谁知母亲由于过度操劳而病逝。长姐如母,她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留了下来。 她先在杭州中学任教,并将四个年幼的弟弟妹妹带在身边,教育抚养。 她才华过人,能力非凡,被苏州女子中学聘为校长,接着又被浙江定海女子中学聘为校长。 彼时的她,不过二十岁出头,却要领导众多比自己年长的男教师,可见她的智慧、学识、才华、能力无不高人一筹。 在担任校长期间,她打破常规,要求校董同意招收经济困难的学生,并给予他们生活补助,让家境清贫的孩子有书可读。 她的眼界和魄力,可见一斑。 一对般配的璧人 1928年,眼见弟弟妹妹们一个个长大成人。为了完成自己出国深造的夙愿,江珊英决定赴英国留学。 那一年,30岁的她进入伦敦经济学院攻读政治经济学硕士,在那里遇见了剑桥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尹世增。 尹世增剑眉星目,玉树临风,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研究生,学成后回国,又考取了“庚子赔款”的奖学金,再度出国留学。因为他成绩优异,获得了双倍的奖学金。 1929年,江珊英与尹世增缔结良缘。四年后,夫妻双双在英国获得博士学位。 江珊英在英国读书时,除了刻苦学习,还积极参加各种爱国活动。她被选为旅欧中国学生联谊会委员。 1933年,中国受到日本军国主义的威胁,江珊英召集旅欧同学一起抗议日本侵略东三省,以及签订不平等条约。 博士毕业后,夫妻二人从欧洲来到美国,在加州伯克来分校做博士后研究。 在遍地狼烟的暗夜里,江珊英没有忘记祖国,她积极参与捐款活动,助力抗日战争。 解救100多位海员 1946年,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还沉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喜悦中,江珊英忽然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在旧金山码头对岸,一个关押犯人及偷渡客的天使岛上,关押着中国籍海员已经近一年了,而且这些海员几乎都是江浙一带的人。因为他们曾经都在德国船上做水手,因此这些人想要出狱,必须有人担保。 他们是一群向大海讨生活的贫苦人,在美国举目无亲,语言不通,甚至连普通话也听不明白。 江珊英放下报纸,陷入了沉思与担忧,几个晚上都辗转难眠。她的脑海里不断闪现自己当校长时教育学生的话:“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自己。也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帮助别人和社会。” 她还想到自己的母亲,生前是那么的义胆侠肝,总是在为别人的事情奔波操劳。 她决定解救这些老乡,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他们讨回公道。 她想先去探访这些海员,弄清楚情况。于是,她和丈夫一起,冒着风浪,坐着颠簸的小船到了天使岛,一路上头晕目眩,呕吐不止。 当她看到一百多双绝望、无奈、悲哀的眼睛,她的心再次被震撼了。她深深地感到自己责无旁贷,必须帮助他们早日离开暗无天日的地方。 可是,她也知道,自己毕竟是一个读书人,想要把这么多的人担保出来谈何容易。 她替他们填写繁琐复杂的申请表,就花了半个多月。他们没有钱,也无法聘请律师,而且当时美国的排华法案没有废除,很多人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更何况他们与自己非亲非故。 一时困难重重,但她从未想过放弃。她挨家挨户地请求帮助,一次次吃了闭门羹。 上世纪40年代的旧金山,90%以上的华人都是广东人。她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一位老板的女婿是浙江人,由此打开了缺口。 她一而再、再而三地登门拜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打动了这位同乡,协助她一起帮助那些劳苦的海员。 经过大半年的奔走,这100多位海员终于离开了天使岛,重见天日。 拜见众人之母 这些海员重获自由后,万分感激江珊英夫妇的无私帮助。他们决定联合起来拜他们夫妇为父母。 父母是天,他们都认为江珊英夫妇,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这也是他们能想到的最好的报答方式。 他们在旧金山中国城最大的饭店,铺上红地毯,举行正式的拜父母仪式。 有一个不满18岁的水手,姓王,他不顾一切地跑上台去,喊了一声“姆妈”,就扑在江珊英的怀里放声大哭。 如此感人的场面,轰动了整个旧金山,尤其是华人圈。当地华人无不敬佩江珊英的无私爱心与博大胸怀。 后来这些海员中的一部分人回国,一部分定居美国,他们时常会来看望江珊英夫妇。 江珊英在美国帮助华人的事迹还有很多,她因此被选为旧金山中华联谊会委员,她也是旧金山华人里第一个获得此等殊荣的女人。 因病错失报效祖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一起来添砖加瓦,建设新中国。 江珊英的妹夫、教育家、全国政协常委吴研,以及在外交部工作的好友都曾举荐她,参与中国财经部门的工作。 她很高兴地接受了财经部门的邀请,辞去了美国的工作,还处理了房子等事务。 可是,正当她启程回国的时候,命运与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也许是因为太过辛劳,她突然大出血,经医院检查鉴定为肿瘤,不得不马上住院接受治疗。 她因此错失了为国效劳的机会,也没有见到90岁老父亲的最后一面。这成了她终身的遗憾。 1978年,江珊英夫妇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国。在北京,她获得了邓小平的亲自接见与宴请,邓小平肯定了她在美国为海外华人所作出的贡献。 晚年,她住在位于美国西海岸的加州奥克兰。她仪态端庄,举止优雅,富有情趣,喜欢在驼色的大衣里搭配小碎花的衬衫,与丈夫尹世增相濡以沫。 在她弥留之际,很多曾经受过她帮助的华人前去探望她。她去世之后,大家都很怀念这位众人之母。 尽管她勇救百余位船员的事迹,已经过去了大半个世纪,但她那母亲的光辉,将永远留在海外华人的史册上。记者 陈也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