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往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5月2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四军女战士苏菲 在枪林弹雨的岁月

苏菲近照
■人物名片
苏菲,原名王苏菲,1926年1月出生,慈溪三七市人,1942年参加三北游击司令部慈北民运工作队,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三北民运队乡指导员。1945年上半年调四明地委任中共梁弄区委干事,9月底随浙东纵队北撤,任新四军一纵民运科干事。1947年任华野一纵卫生部指导员,1949年任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民运部干事、二十军党委秘书、六十师组织科干事。1950年10月入朝鲜参战,任志愿军第九兵团二十军六十师医疗队指导员,1951年回国,转地方工作,历任上海铁路局组织部副部长、上海铁路局人事处副处长、上海铁路局副局长、上海铁路局监委主任。1986年离休。

    她叫苏菲,今年91岁,曾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的一名女战士;她是今年3月去世的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顾问、离休干部丁公量的夫人。

    她18岁参加革命。

    她曾是一个被抓到日本宪兵队,百般酷刑都吓不倒的姑娘。

    她是慈溪(现余姚)三七市人。

    今年是抗战爆发80周年,那些在枪林弹雨中挺身而出,与她一起战斗的先烈们,永远铭刻在她的记忆里。

    英雄的故事不能忘记。近日,记者采访了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王泰栋。86岁的王老称呼她为“苏菲阿姨”,苏菲传奇而刚强的一生,在他娓娓的叙述中,渐次清晰起来。

    本版图片由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提供

    A

    扮成捕鱼的小伙子

    苏菲是美丽的。她的美丽与众不同,不是温柔娇弱,矜持文雅,而是带着男孩的率性纯真,是一种刚性之美。

    1943年秋,慈溪县国民党警察大队队长宋清云公开与日伪勾结起来,逮捕地方干部,一口气抓了120个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还凶残地杀害了22个人。

    中共慈北区委召开会议提出,形势恶化,必须撤走一些身份公开的同志,留下少数同志坚守阵地。

    严峻形势下,苏菲决定重点培养一批贫雇农,发展他们成为党员,并组成锄奸小组。这些贫雇农每天去据点做工,收集情报,利用回家看母亲的时机,把情报带出来。

    那些贫雇农党员后来成为抗战的后备力量。那时的苏菲,不过十七八岁,就有这样的胆识与能力,让那些贫苦农民很敬佩。

    慈溪鸣鹤乡有个“两面派”的乡长,既替新四军征粮,也为伪方征税。日伪在鸣鹤乡增设据点时,他投靠敌人,变成了“一面派”的汉奸。

    之前新四军派给汉奸乡长的粮款,他不肯归还,还东躲西避,神出鬼没,不知道藏在哪里。

    苏菲打探到消息后,决定乔装打扮,深入据点,活捉这个汉奸乡长。

    那天夜里,她雇了一艘乌篷船,围上过了膝盖的深蓝色竹裙,这是当地男子的寻常装束。再戴上毡帽,远远一看,就是一个捕鱼的小伙子。

    她还随身带了两颗手榴弹,一颗是真的,一颗是假的。

    夜色朦胧中,苏菲把船划进了白洋湖,绕过了敌人的碉堡,停靠在乡公所的大门前。

    她迅速爬上岸,握着手榴弹,吓住了正在门口放哨的乡丁,在乡丁还没缓过神来的时候,就冲进屋里。

    汉奸乡长竟然还在呼呼大睡,苏菲一把揪住他的衣领,用毛巾堵上他的嘴,迅速用布条包住他的眼睛,押上乌篷船,离开了乡公所。

    一切进行得迅雷不及掩耳,汉奸乡长吓得魂不附体,连连求饶,立马答应交齐粮款。

    这次行动,也让慈北各乡镇的乡保长对苏菲这位女战士刮目相看。

    她的英勇气魄,不在男儿之下。

    B

    从日本宪兵队逃出

    在慈北地区,苏菲暴露了。组织上把她调到沿海另一个乡里。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苏菲被日本人抓住了。

    她先落入了慈溪观城东山乡的日本宪兵队手里。

    她被五花大绑地押解到东山乡日本宪兵队,关进木笼子里,当夜就遭严刑逼供。

    苏菲被敌人剥去厚厚的棉衣,只剩下单薄的衣衫,就这样被严刑拷打,直打得皮开肉绽。

    一通折磨后,苏菲又被丢进木笼里,她赤着脚,站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冻了几天几夜。

    当时日本宪兵队一天只给被关押者每人两个饭团,其中一位同志,就这样被活活饿死。日本兵还会放狗来咬,有人被狗残忍地咬死。

    一轮又一轮的严刑逼供,还有摧毁人心智的假枪毙。暗夜里,几声枪响,子弹从耳边嗖嗖飞过,擦着身体过去,这让受刑者遭受心理与肉体的双重伤害,很多人精神失常。

    就是在这样非人的折磨下,苏菲仍旧一个字没有吐露,坚守着党的秘密。

    后来,苏菲又被押解到余姚城内的日军宪兵队,她仍然坚贞不屈,连宪兵队的翻译也拿她没办法,啧啧感叹:“想不到这个小娘介强硬。”

    最后,她被押解到宁波日军宪兵队。宪兵队长以为苏菲是个小姑娘没胆量逃跑,便把她安排在自己的小老婆处看管。

    有一个人送饭团给苏菲,在饭团中塞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了逃跑路线:

    从宁波到慈溪三北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从澥浦或汶溪到慈北,但是这里有伪军据点、哨卡;一条是从慈城旁边翻越长溪岭或者桃花岭再沿着山走,差不多四十公里,蜿蜒曲折,十分难走。

    一天晚上,苏菲趁那个小老婆打盹的时候,逃了出来。

    为了避开日伪据点,苏菲忍着伤痛,选择了艰险的山路。她翻山越岭,走了一夜,才到游击区,回到了慈溪县委机关。

    当时一起被捕的人,只有她是活着出来的。

    那一年,她还未满20岁。

    C

    抗美援朝中

    的冰雕群像

    抗战是辛苦的,这是苏菲远远没有预料到的。行军途中,她身体单薄,个子小,为了跟上行军队伍,一双草鞋生生走穿,脚底血肉模糊。

    有个战士看不下去,把自己的鞋分给她一只,他们两个人一人一只鞋,就这么一路跟着队伍走。

    “因为心中有信念,一定要保卫我们的国家。”苏菲曾这样说过。

    抗战胜利后,新四军浙东纵队先改成一纵三旅,后改编为二十军。1950年,二十军入朝参加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苏菲产后40天。她将嗷嗷待哺的婴孩送往机关托儿所,就启程赴朝鲜,当时志愿军正在打第二次战役。

    苏菲在那里当上了卫生队长,每天都与伤病员打交道。那时候,志愿军入朝,棉衣来不及准备,有很多是冻伤冻死的,担架抬下来的伤员个个冻得青紫,把他们包手的布一打开,有些人冰冻的手指甚至会断下来。

    那个冬天,山上的温度降到零下40℃,二十军一个连队100余位指战员衣衫单薄,又没有吃上热饭,最后全部冻僵了,变成冰人。

    那些握枪的战士,手和枪冰在了一起,但腰背挺立,目视前方。这都是浙东的子弟兵啊,此刻却成为了冰雕的群像。

    从此以后,苏菲的心里一直存留着战士们在风雪中屹立的画面。

    冰雪会融化,但战士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记者 陈也喆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