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6月02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减持新规让大宗交易去伪存真

机构溢价“抢筹”展示持股信心

    5月31日是减持新规落地后首个交易日,当日仅有15笔大宗交易,相比前几个交易日平均70笔以上的交易大幅减少。不过从昨日交易情况来看,沪深两市有41只个股发生53宗大宗交易,总成交额约22亿元,有了明显回升。监管升级后,大宗交易将回归市场本质,或将成为投资者了解机构动向的一个重要窗口。如果机构仍愿意在大宗交易市场高溢价“抢筹”,或许值得投资者关注。

    新规直指大宗交易命门

    过去大股东可以通过“大宗交易”逃避减持规定监管,但减持新规将监管对象进一步扩展至大股东、董监高以外的特定股东,已经全方位约束了上市公司股东的减持行为,填补了过去的监管空白。

    减持新规针对大宗交易,除了规定在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外,还要求大宗交易的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其受让的股份。据部分大宗交易参与者反馈,减持新规实行后,原有的漏洞基本已被堵上。

    分析人士表示,原先大宗交易受让方的主要盈利模式是承接打折股份后择机在二级市场卖出以赚取差价,如果受让股份要锁定6个月,买入方将承担更大的市场波动风险,此举将明显影响大宗过桥的减持模式。减持新规的出台,或许让大宗交易回归其应有的本质,使得投资者从中获得更真实的市场信息。

    19只股票昨日溢价成交

    据Wind统计,6月1日,沪深两市共有41只个股发生53宗大宗交易,总成交额约为22亿元。从溢价率来看,当日共有19只股票溢价成交。其中,安井食品、福达股份、红阳能源位居前三位,溢价率分别为14.41%、9.74%、8.95%。从折价率来看,居前三的股票分别是大华股份、信立泰、中国平安,折价率分别为12.75%、11.35%、9.72%。从成交金额来看,排名前三的股票分别为大华股份、信立泰、苏宁环球,成交额分别为7.91亿元、3.5亿元、2.38亿元。

    机构专用席位买入超声电子(0.66亿元)、美的集团(0.62亿元)、交通银行(0.05亿元)、伊利股份(0.05亿元)、上海环境(0.04亿元)、上汽集团(0.04亿元)。

    机构专用席位卖出思源电气(0.49亿元)、芭田股份(0.48亿元)、联环药业(0.46亿元)、金通灵(0.39亿元)、皖维高新(0.2亿元)、粤泰股份(0.17亿元)、现代制药(0.15亿元)、上海环境(0.04亿元)。

    溢价交易或成选股指标

    大宗交易市场的一大特点是大资金通过交易一口气完成“吸货”,当一个机构或者集团要收购一家上市公司时,一般会采用这种方式,而成交量较大却溢价成交的情况则意味着大宗交易的买方在可以通过二级市场逐渐买进或者通过大宗交易折价买入的情况下,依然愿意大宗交易溢价买入,这说明买入方对相关股票的后续表现非常看好。

    相比普通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拥有更多信息优势,针对错综复杂的二级市场,机构的交易行为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定参考。

    有券商人士称,对于个股而言,大宗交易是重要指标,一般大幅溢价交易是对二级市场股价的重要支撑,而大幅折价将可能引发投资者对股价下探的恐慌。如果机构大量溢价交易,很有可能是买方掌握了该股票的某种利好消息,担心该信息进一步扩散,来不及通过连续竞价方式收集筹码。

    观察5月以来的大宗交易数据发现,溢价成交中,公用事业、资本货物、软件与服务等行业公司不少,涉及的上市公司有北京科锐、千方科技、长园集团、中国平安、恒泰艾普、中材国际、吉祥航空、庞大集团、连云港等。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震荡偏弱市场中,投资更应关注机构大宗交易传递的信息。从当前大宗交易情况来看,机构继续加码景气行业,其中大消费蓝筹股等仍是市场追逐对象。记者 张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