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经济·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6月07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曾慧平:我在孟加拉国做售后

曾慧平(左三)与同事在孟加拉国机场合影。(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伴随着中国制造设备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人员也去到当地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撑。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曾慧平就是这支大军中的一员。2011年,他被委派到“慈星股份孟加拉办事处”担任售后主管。6年间,曾慧平跑遍了当地上百家工厂,带去了专业的技术与优质的服务。

    “宁波智造”涌入孟加拉国

    可以说,纺织业是目前孟加拉国的支柱型产业。众多服装企业看中了这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纷纷去开设工厂。来自全球各地的服装订单也如洪流般涌入这个国家。

    曾慧平还记得他第一次走访当地工厂时看到的情形——工人们大多使用手摇横机来进行作业,这种机器的效率非常低下,且只能制作一些极为简单的花型。

    “后来,在当地开设工厂的韩国企业家率先引入了全自动针织横机,并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于是,当地许多企业纷纷效仿,“在这股大浪潮下,他们直接从手摇进入了自动化时代。”

    2007年,慈星生产的第一台全电脑针织横机进入了孟加拉国的市场。由于制版技术、维修与这台机器紧密相连,公司便设立了“慈星股份孟加拉办事处”,并外派技术人员到当地为工人传授制版技术和售后维修服务。

    2011年至2013年,曾慧平每年会去两三次,每次停留两三个月。2013年后,他就长年在孟加拉国工作,每年仅回家2次。

    当地人的笑容成了“一笔财富”

    曾慧平表示,在办事处的那段生活忙碌又充实,他对孟加拉国也有了深厚的情谊。他坦言,刚到其首都达卡时有些不适应,“当地的交通经常拥堵,饮食习惯也难以接受。”

    不过,一段时间后,他逐渐融入了当地的生活,也找到了许多中国小伙伴。每当周末,大家就相约去周边逛一逛,或者一起去商场购物。

    曾慧平说,孟加拉国给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当地人的生活态度。当地人虽然收入不是很高,却十分热爱眼下的生活,十分尽兴地过着每一天的日子。在那里,最常见的就是笑容。无论是在巴士上推销小食品的小贩,还是工厂里热情向陌生人打招呼的工人,都带着无比纯净的笑容,拥有着对生活最为乐观的态度。

    “在这样的环境下,自己也很容易变得快乐。可以说,这已经成了我心中的一笔财富。”曾慧平说。

    服务工作充满各种挑战

    快乐的氛围中,曾慧平对待工作毫不含糊。他说:“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教当地人如何操作机器制版,因此经常要去各个工厂进行技术培训。”

    有一次,在一家工厂,对方只是含糊地表示机器出了问题,完全问不出任何其他信息。这对于技术人员的操作难度是非常大的。在维修中,曾慧平发现机器不止出了一个问题,工人在前期的自主维修中,因操作不当导致一连串的新问题,令整个过程变得更加难。“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我们只得彻头彻尾地全面排查。”

    此外,他还发现当地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也会给工作造成一定影响。“比如说,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守时、工作拖延等情况。”曾慧平说,这些问题若是出现在服务上,常常会给客户带来不愉快的体验。

    于是,他对办事处100多个本地工人进行了全新的管理培训。曾慧平带领团队将中国的工作理念一点一点灌输给当地工人。目前,整个办事处的技术工人服务效率非常高,令客户很满意。

    “工作虽然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是只要调整好自己的节奏,就可以令其变得井井有条且事半功倍。”曾慧平笑言。

    “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潜力巨大

    高效且优质的服务,为慈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户,大量的全自动机器来到了孟加拉国。据统计,目前,慈星共向孟加拉国出口了超过8000台全电脑针织横机。

    在产业不断做强做大的过程中,慈星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成了成熟的布局,目前在越南、柬埔寨、缅甸、印度等国家都设有办事处。去年,慈星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针织横机达2800台左右。

    近年来,鞋类产品逐渐在向针织鞋方向转型。“我们也顺势考察了孟加拉国的制鞋产业。”曾慧平表示,“慈星已经实现了全套自动化生产针织鞋,而孟加拉国还主要靠人工来制鞋,这一领域是一片蓝海。”

    记者 劳育聪 

    通讯员 姚珏 黄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